文档详情

2015思想道德修养教案第六章.doc

发布:2016-12-07约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思想道德修养教案第六章 篇二:2015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最新版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案 篇三: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sx6教案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篇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教案 第八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法治理念,充分认识提高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方式、法律权威。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点评、学生参与讨论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 执法为民 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一、 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二、 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三、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 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推进依法执政 提高立法质量 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提升司法公信力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三、 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树立法律信仰 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篇五:2015版思修教案!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第二节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第三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节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学习“基础”课与自己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从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分析大学生活特点及其变化,提高大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人生新阶段,塑造大学生形象。 重点难点 重点:大学生活新特点;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成才目标与崭新形象 难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跨入了新的阶段。莘莘学子满怀希望和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生活将在这里开始。面对崭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在这个转折时期,能否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将关系到我们在大学三年的顺利成长。不能适应环境,其它的学习、成才就无从谈起。 面对改变了的新环境,大学生应当主动地调适自己的心理,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这种环境,而不是抱怨,也不是逃避。要适应大学生活,我们首先要了解它。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大学?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从词根上看,“大学”(University)的意思是确定一个目标,朝着某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以获取真理。 从起源上看,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1931-1952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1917-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我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优秀的学生是学校的名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成才这 个中心服务的。”---刘道玉(前武汉大学校长) 按照教材总结大学的基本内涵: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 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 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氛围。 思考: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有什么不同? 对大学新生来说,大学不仅拥有大师、大楼和大气,而且在许多方面有着不同于中学生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