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的预防接种.doc

发布:2016-11-06约3.55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童的预防接种 小儿时期,由于身体发育很不完善,防御机能也较脆弱,易受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 引起各种传染病。 小儿为何要预防接种? 宝宝出生以后,体内往往还有来自妈妈的各种“抵御疾病”的抗体,尤其用母乳喂养者,奶 汁中还含一定量的抗体。因此,婴儿在半岁内很少得传染病。婴儿6个月以后,来自母体的 抗体免疫逐渐消退,此时若接触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则极易患传染病。旧社会,由于不重 视儿童保健,许多可爱的孩子被天花、麻疹夺去了幼小的生命。染上结核夭折者也大有人 在。得了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或脑炎,即使治好了,也会留下肢体瘫痪,智力低下等后 遗症。不仅患儿终生痛苦,也给家长带来了沉重负担。所以,必须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最重 要的就是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在没有染病之前,给孩子接种和内服灭活菌苗和疫苗,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如同 战士平时“实战演习练兵”一样,若再受到同种的细菌或病毒侵袭时,机体就有能力歼灭这 些入侵之“敌”。接种卡介苗、麻疹疫苗、百日咳菌苗等就属于这一类。这种预防接种,医 学上叫做“人工自动免疫”。通常,免疫在接种后1~4周左右的时间出现,免疫抗体保持 数日至数年,故须反复接种。 另一种是在已接触传染病的孩子尚未发病时,给其注射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抗毒素以 及成人血清等,即直接将抗体--“援兵”输入体内,增加消灭入侵的致病微生物的有生力 量,从而防止发病或减轻症状。这种方法叫“人工被动免疫”,特点是注射后立即生效,但 维持时间短,通常2~3周即消退。只适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 参考资料: 我国儿童接种主要目标是什么,如何评价接种率? 1985年我国政府在世界儿童生存专题委员会上对1990年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做出了承 诺,并提出分两步即1988年以省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儿童疫苗接种率分别达到85% 的具体实施目标。1990年我国政府宣布对联合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中提出 的“到2000年一岁以下的儿童免疫覆盖率至少达到90%”的目标在我国已经实现。卫生部、 WHO和UNICEF已于1989年3月和1991年3月对我国1985年承诺的“两个85%”达标情况进行了全 面评审,结果表明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在我国已经实现。在此基础上,1992年我国国务院颁 发的《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又进一步提出了1995年以乡为单位儿童四苗免疫接 种率分别达到85%的目标。 目前,用于评价接种率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三种:①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法:这是WHO推 荐的标准组群抽样法,适用于较大人群,属回顾性调查。②按质量检验抽样(LQAS)法:这是 一种简便、快速、及时、经济的接种率评价方法。其原理是从一单位(如一个乡)所有适龄儿 童N中,随机抽取n名,根据接种率达到85%的要求,规定一个合格判定值c,并设d为n名儿童 中不合格接种儿童数,当d≤c时,认为该单位达标,当d>c时,该单位未达标。③推测法: 可根据参考人群来进行推算,如根据AFP监测系统上报的非脊灰AFP病例的免疫史来推算正常 人群的脊灰疫苗接种率。也可在常规接种率报告的基础上,根据人口资料推算。 小儿预防接种的时间、种类及接种方法: 初生 卡介苗 皮下划痕法 2个月 小儿麻痹疫苗(Ⅰ)口服糖丸 3个月 小儿麻痹疫苗(ⅠⅡ)口服糖丸 6个月百、白、破(第一针)注射 7个月百、白、破(第二针)注射 8个月麻疹疫苗注射 9~10个月 百、白、破(第三针)注射 1岁 小儿麻痹疫苗(ⅠⅡⅢ) 口服糖丸注射  百、白、破、麻疹疫苗、  乙脑疫苗 2岁 小儿麻痹疫苗(ⅠⅡⅢ) 口服糖丸注射  乙型炎疫苗  4岁 卡介苗 皮上划痕法 6岁 百、白、破 注射 为什么有的同一种预防针要打几次? 人得传染病后,身体内能够产生抗体,一般可以抵制第二次再得同样的病。预防针就是按照 这个道理,将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人工的方法,使其毒性减低,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 得一次“轻病”。与自然得病相比较,预防接种使人所产生的抗体量要少些,维持的时间也 短。因此,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再打一次预防针,把预防的作用加强一下,使抗体保持在一定 的水平,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 几种预防接种可否同时进行? 过去认为,几种预防疫苗同时接种可能互相影响,甚至使接种后反应增强,因此有些地方规 定,两种死菌苗或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隔2周,两种活菌苗或活疫苗的接种之间必须间 隔4周。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疫苗都不能同时接种。例如,在服脊髓灰质炎糖 丸疫苗的同时接种卡介苗或“百白破”类毒素混合制剂,非但不会影响免疫力的增加,而且 还可使反应不加重。但为了保证安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剂不能同时应用在同一部位。 胎盘球蛋白能否代替预防接种? 健康产妇胎盘血含有丙种球蛋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