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电石生产岗位操作..ppt

发布:2017-05-26约7.29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石生产岗位操作规程培训 主讲:王创业 2013年7月2日 40500KVA密闭电石炉岗位操作法 工作程序 电石生产运行中事故现象,原因及处理 注意事项 电炉设备主要设备操作规程 工作程序 1)概述 电石是由碳和氧化钙在电阻电弧炉内于高温条件下化合而成的。它的化学名称叫碳化钙。其分子式是:CaC2 分子量:64.10。 工段原料及特性 (四)工艺指标 1)工艺控制指标 烟道温度 670℃ 电极工作长度≥2.0米 伸入长度≥1.4米 出炉时间≤30分钟/次 二次电流≤84000A 电极糊柱高度4—4.5米 电极压放量 20㎜/次 变压器油温≤65℃ 2)循环冷却水工艺控制技术条件: 入口: 温度 30℃ 压力:0.3Mpa 出口: 温度37℃ 常压 3)氮气工艺控制技术条件: 电炉保护氮气压力0.05 Mpa,温度:常温 4)压缩空气工艺控制技术条件: 压力0.4 Mpa 温度:常温 5)液压系统工艺指标技术条件: 压力11 Mpa 温度:常温 原料对电石生产的影响 问题 1)碳素材中的灰分、水分对电石生产的影响? 2)碳素中固定碳含量、活性、粒度对电石生产的影响? 总结 对碳素原料的要求是:固定碳高,比电阻大,活性高,灰分、挥发分、水分要求少,粒度适宜。 3)石灰中氧化镁的含量对电石生产的影响?? 4)石灰生过烧及石灰粒度的大小对电石生产的影响? 总结 石灰必须控制生过烧、氧化镁含量和粒度等。 5)电极糊挥发份、灰份和水分对电石生产的影响? 总结 电极糊的控制项目有固定碳、挥发份、灰份和水分等 6)原料中杂质杂质对电石生产的影响? 7)炉气对炉温、炉压的影响? 8)电极长度对电石反应的影响? 9)电石炉内良好的料层结构是怎样的? 电石生产运行中事故现象,原因及处理 1)炉底温度过高原因、现象、处理方法? 2)炉内设备漏水原因、现象、处理方法? 3)电极软断、硬断原因及处理方式? 4)翻电石原因、现象、处理方法? 5)炉压波动频繁原因、现象、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齐全劳动保护。 2)操作人员进行料面处理时要注意喷料,巡视时要离开炉盖周围5m以上。 3)加强对电炉运行状态的检查和巡视。 4)巡检时尽可能站在上风向要防止CO中毒。 5)打开炉门时不能正身正对炉门防止烫伤。 电炉设备主要设备操作规程 1)电石炉在运行中如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紧急停电处理,并向班长报告。 a)发现电流变化异常,呈电极事故征兆时; b)电极软断,脱落,下滑或危及人身和设备的电极故障时; c)异电系统有严重放电现象或发生短路时; d)炉面设备大量漏水时; e)出炉中炉嘴漏水时,引起严重故障时; f)炉底及炉壁严重烧穿时; g)高压气室及油冷却器发生严重故障时; h)电炉严重喷火或发生爆炸时; i)炉气含氢量急剧升高,超过正常值的5%时; j)液压(油压)系统发生大量漏油,压力下降故障,危及安全生产时; k)净化系统严重泄漏或防爆膜破裂漏气时; l)电石炉冷却水或动力电,照明电突然中断,无法保证生产安全时; m)发生火灾及其他严重事故时。 2)炉面巡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本岗位是电石炉重要生产岗位,具有易燃易爆及中毒的客观危险,本岗位人员必须忠于职守。 2.坚持持证(安全作业证)上岗。 3.必须熟知并会准确使用设置在本岗位的专用防护器具、声光报警信号和其他安全设施,确保它们的完好、灵敏,处于备用状态。 4.必须熟知本岗位所有冷却水进出管道阀门,注意进水水压和出水水温的变化。 5.正常生产状况下,严禁登上炉盖,停电状况下,也必须打开防爆孔后方可登上炉盖。 6.炉面不得有积水,必须保持干燥。 7.停炉后再次送电前,应先用氮气将炉内的气体置换出炉外,以防送电后引起事故。 8.电炉正常运转时,炉内应维持微正压(0—1㎜H2O),炉压过高会造成炉气外泄,不允许负压操作,以防空气倒入炉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9.进行巡视检查时,必须随身携带一氧化碳检测器,二人以上进行巡视。 10.在炉面巡视检查时,应与炉盖保持2米左右的距离不得在短网下方停留。 11.应经常测定电炉周围一氧化碳的含量,当超过允许浓度时,必须查明原因并且处理之后才能继续工作。 12.应经常对炉气装置和其它安全设施进行巡视检查,确保完好。 13.应经常注意冷却水系统温度的变化情况。 14.应密切监视电极的状况。 15.停电检查炉内情况时,应先用氮气置换后打开操作孔,禁止身体正对操作孔,以防火焰喷出灼烧身体。 16.不准在操作孔或防爆孔正面站人或逗留,防爆孔上不得压重物。 3)加电极糊岗位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