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基础类课程《数字逻辑》 课程教学大纲.docx
PAGE
PAGE1
《数字逻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中文名
数字逻辑
课程英文名
DigitalLogic
双语授课
□是R否
课程代码课程学分
3.5
总学时数
56(含实践14)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R专业教育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其他
课程形态
□线上
R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
□社会实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R闭卷□开卷□课程论文□课程作品□汇报展示□报告
□课堂表现□阶段性测试□平时作业□其他(可多选)
开课学院
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
开课
系(教研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
面向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先修课程
无
后续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
选用教材
阎石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1.李晓明.电路与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杨春玲,王淑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课程资源
超星学习通(课程课件、章节作业和试题库)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后续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硬件课程的先修课程。课程主要讲授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及基本的实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字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基本数字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具有运用数字逻辑电路初步解决数字逻辑问题的能力。课程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理解;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能够开阔数字电子技术领域视野,具有不断学习适应数字社会和电子技术行业竞争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表2-1课程目标
序号
具体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掌握逻辑代数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准确、熟练的分析各类数字电路问题。并能运用数理逻辑知识计算和化简逻辑函数,分析和设计各类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系统地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目标2
具备分析设计简单数字电路的能力,具备分析电路问题、解决电路实际问题以及实践应用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电路自学能力和电路系统分析、设计能力。了解数字技术的新发展;理解逻辑电路的分类,原理、能较深刻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重点掌握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中、小规模IC?分析和设计方法,并能比较灵活地加以应用。
课程目标3
认同计算机类专业,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开阔数字电子技术领域视野,能够通过网络或其它学习渠道更新电路知识,具有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发展和电子技术行业竞争的意识。具备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表2-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M】
1.3能够对计算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所建模型进行分析推理,并能够得出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1
毕业要求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H】
2.1能够运用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对程序和算法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模拟。
课程目标2
毕业要求5:能够针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L】
5.1掌握常用软硬件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的性能、适用范围以及对开发、分析的适用性,并能正确使用。
课程目标3
三、课程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理论学习内容及要求
表3-1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应关系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课程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学时
1
数理逻辑
1.与,或,非三种基本运算和与非,或非,同或,异或等常用逻辑运算,逻辑函数的真值表,逻辑表达式,逻辑图,波形图的表示方法,最小项,卡诺图表示逻辑函数。
1.拓展阅读:数理逻辑历史。
2.完成学习通上逻辑函数计算和化简的相关章节作业。
3.线上学习:学习通上的数理逻辑部分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