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8-正丁醚的制备.doc

发布:2018-10-21约1.6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 正丁醚的制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以浓硫酸催化正丁醇分子间脱水制取正丁醚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分水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 正丁醚的制备 [教学难点] 分水器的使用 [教学方法] 陈述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讲述] 【实验目的】 学习以浓硫酸催化正丁醇分子间脱水制取正丁醚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分水器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提问] 【实验原理】 正丁醚通常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进行分子间脱水制备,其反应及原理如下: 主要副反应为: 三.[演示] 【实验装置图】 四.讲述【实验步骤】 在50 mL干燥的三颈烧瓶中,加入6.2 mL (约 5 g, 0.068 mol) 正丁醇,边摇动边滴加1mL浓硫酸,充分摇匀[1]后加入少量沸石。按照左上图装置仪器,温度计水银球应浸入液面以下,分水器装在三颈瓶中口,内放置(V – 0.6)mL[2]的饱和食盐水。加热使瓶内液体微沸,开始回流分水。反应生成的水以共沸物形式蒸出,蒸气冷凝后收集于分水器中,分液后水层沉于下层,上层有机相积至分水器支管时可返回烧瓶。当瓶内温度上升至135 oC[3]左右,分水器会被水全部充满,即可停止反应,约需要1 h。 待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将反应液连同分水器中的液体一起倒入盛有10 mL水的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静置,弃去下层水相。上层粗产物正丁醚依次用5 mL 50%硫酸[4],3 mL 5% NaOH[5],3 mL饱和食盐水和3 mL 饱和氯化钙[6]溶液洗涤。洗涤后粗产品用适量无水氯化钙干燥。干燥后的产物进行过滤,蒸馏,收集140 ~ 144 oC的馏分,产量约 1.2 ~ 1.6 g。 纯正丁醚的沸点 142.4 oC,折光率为 1.3992(20 oC)。 五.【实验流程图】 六.讲述?【注释】 [1] 应充分振摇使正丁醇与硫酸混合均匀,若硫酸局部过浓,在加热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有机物部分炭化,溶液变黑。 [2] V为分水器的体积,本实验根据理论计算失水体积为0.61 mL,但实际分出水的体积略大于计算量,是因为反应过程中会有分子内失水的产物丁烯生成。 [3] 制备正丁醚的较适宜温度是130~140 oC,但这一温度在开始回流时是很难达到的。因为正丁醚可与水形成共沸物(沸点 94.1 oC,含水33.4%);另外,正丁醚与水及正丁醇形成三元共沸物(沸点 90.6 oC,含水29.9%,正丁醇34.6%),正丁醇与水也可形成共沸物(沸点 93.0 oC,含水44.5%)。随反应进行温度会逐渐升高,但不可升温太高,会导致反应液炭化,同时有大量烯烃生成。 [4] 正丁醇溶解于50% 硫酸中,而正丁醚则溶解较少。 [5] 碱液洗涤过程中,不要太剧烈摇动分液漏斗,否则生成的乳浊液很难破坏而影响分离。 [6] 氢氧化钠洗后,常会使醚层碱性太强,接下来直接用氯化钙溶液洗涤时,将会有氢氧化钙沉淀析出而影响分离。为减少醚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洗去残留的碱,在用氯化钙洗涤以前先用饱和食盐水洗。另外氯化钙和醇能形成复合物,因此未作用的正丁醇也可以除去。 七.问题: 1.按照反应式计算,生成水量为0.6 g,实际所分出的水层体积略大于计算值,为什么? 答:在反应过程中会伴随正丁醇分子内脱水生成丁烯的副反应,加大了反应的失水量。 2.为何要在分水器中加入V – 0.6 mL的饱和食盐水? 答:促进有机相与水相在分水器中的分离,同时减少产物在水中的溶解。 3. 粗正丁醚中的杂质是如何除去的?在用5% NaOH溶液洗涤后,用饱和CaCl2溶液洗涤之前,为何要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 答:粗正丁醚用50%硫酸洗涤,除去大部分未发应的正丁醇;5% NaOH溶液洗涤除去残留在产品中的硫酸;饱和食盐水洗涤除去残留在产品中的NaOH,如果不经饱和NaCl溶液洗涤,直接加入饱和CaCl2溶液洗涤,会直接生成微溶的氢氧化钙,生成乳状浑浊。 八.[作业]:P.127 第1,2,3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