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开学及选课说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开学通知及选课说明:
1. 2015级新生9月10-11日报到注册,9日开学典礼,15日(第二周周二)正式上课,所缺课时可通过临时加课补上;
2.填写入学登记表(因要存档,请务必用黑色签字表填写)一式两份,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上交毕业证和学位证复印件,以上内容请按班级为单位收齐于9月21日之前上交教学办;
3.9月28日之前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确定培养方向,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ssfw/login.jsp)填写个人信息、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请导师审核确认(该计划要严格执行),逾期未完成培养计划制定并通过导师审核者,计划将无法生效,也将无法进行后续选课等工作,由此造成的后果自负;
4.本学期硕士英语只针对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开设,专业学位硕士英语安排在下学期开课;硕士生课程一般安排在一年内完成;
5.全日制专业学位(计算机技术及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科学学位(其余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
6.因每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是全校统一的,培养方案中有些课程学院不会开设,请大家根据选课说明及课表选课,所有课表中没有列出课程将不再开设;
7.每个专业已根据最新的培养方案列出不同类别的可选课程,课程名称后括号中内容为课程在该专业中的学分,通开课及学位课可作为选修学分,反之不可;
8.请大家根据自己专业(通知书上所列专业)要求进行选课;
9.一般情况下选课人数少于15人的课程将不开课,学院整理选课人数后会及时通知选修了该课的同学改选其他课程;
10.本科为跨专业考试的科学学位考生在读期间需按要求补修两门就读专业的本科学位课程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如本科已修过指定课程,请在开学两周内上交本科成绩单到教学办(B409)
硕士英语免修条件及申请办法:
1.近五年内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获得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须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
2.近五年内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工作一年以上,且在国外一流学术刊物上以英语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3.参加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且英语一成绩达到72分及以上或英语二成绩80分及以上;
4.入学之前三年内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到560分,或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第五级(PETS5)笔试成绩60分,或雅思成绩6.5分,或GRE成绩1300分(新题型300分),或TOFEL成绩90分。
5.通过国家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成绩合格。
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写明学号、姓名、导师姓名、符合的免修条件),经导师审核签署意见后于9月16日之前将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上交学院教学院C413办公室丁老师,过期不候。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应修满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含公共必修课8学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6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可为选修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跨专业入学的同学,须补修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公共必修课(8学分):硕士英语(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自然辩证法概论(1)、随机过程(3);
学科通开课(不少于6学分):计算机科学研究方法论(2)、现代数字信号处理(3)、现代通信理论(3)(其中计算机科学研究方法论必修,其余根据导师要求及研究方向选修);
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专业英语(任课教师杨玉红)(2)、计算机新技术(2)、图像分析与解译(2)(其中前二门为必选,其余可根据导师要求及专业方向选修);
必修环节:在读期间参加不少于8次的学术活动;
选修课:所有课表中课程都可作为选修课,请根据导师要求及专业方向选修。
实践环节:学院安排有教学实践等实践活动,请大家在每学期末关注教学办发布的选修安排,在第5学期结束前完成并按学校要求填写相关表格。
补修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请本科非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根据导师要求及多媒体工程中心要求选修两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
应修满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含公共必修课10学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4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其余可为选修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跨专业入学的同学,须补修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公共必修课(10学分):硕士英语(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自然辩证法概论(1)、矩阵论(2)、随机过程(3);
学科通开课(不少于4学分):计算机科学研究方法论(2),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2)(其中计算机科学研究方法论必修,其余根据导师要求及研究方向选修);
研究方向必修课(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