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复习提纲2015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一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用于交换;二、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 货币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2)产生: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贵金属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产生了货币。
(3)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做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注意:区分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与支付手段(偿还债务、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等),刷卡消费是流通手段。
3、 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 货币流通次数
4、纸币
(1)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
注意: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但无权任意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但无权规定购买力。
(3)纸币产生的原因: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5、信用卡
广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贷款于一身
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6、汇率与外汇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如果100单位本币(人民币)兑换更多的外币,说明本币(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反之,本币(人民币)汇率降低,本币(人民币)贬值。
注意:判断时注意日期。
(3)本币(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积极影响有:①有利于进口、减轻外债负担、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对外投资、出国消费成本降低;消极影响:不利于出口、失业增加、外汇储备贬值、大量外资流入、外资投资成本增加。本币贬值则反之。
7、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1)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
(1)间接影响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
(2)直接影响因素:供求关系。
2、价格和价值的关系?(注意:供求只能影响价格,决定价格的是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与商品价格成正比。
3、 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4、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是在每次交换中,而是长期的平均数中表现为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可以互相替代):A商品价格上涨,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则相反。互补商品(互相配合才能使用):A商品价格上涨,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B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反之则相反。(注意:替同、补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促使商品生产者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