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药物配置_培训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PIVAS的进展 已列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基本工作,势在必行 随着制剂整顿,医院大输液生产停止,将促使PIVAS发展 随着临床药学工作发展,将拓展临床药学的工作空间 我国PIVAS才刚刚开始,随着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在医院实施PIVAS在未来必将有更大的发展。 谢 谢! * 介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首先要先了解静脉输液治疗 * 目前国内医生和患者仍然习惯输液治疗,即使是维持液,也会在其中加入钠、钾和Vc等药物 * 静脉药品从生产到使用须经过生产、流通(储存)、配置、使用的几个过程。 * 目前大量使用的仍是半开放系统 * *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要对静脉输液药品进行灯捡,但其实肉眼的分辨率是非常低的,从以上图片可看出,当大肠杆菌污染达到10的7次方时,才能很清楚的看出来,因此,药品的质量是靠严格的质量保证措施得来的,不是靠检测能把次品检查出来。 * 这是一张用15万分之一秒的高速照相机拍摄的照片,有配药经验的护士都知道,当我们在西林瓶内注入稀释液后,在针头拔出的一瞬间,西林瓶内的高压促使药液随着拔出的针孔喷射而出,高速喷射液体在空气中气雾化。这种现象肉眼是观察不到的,通常我们只会听到“嗤”的一声。这种气雾化的药液会长时间悬浮在治疗室的空气当中,那谁在里面工作、进出、聊天等均会或多或少的吸收到这些药液。 * 这张是放大了的照片,可见药液从针孔处喷射而出, * 这是另外一张照片,开安剖时,药液溅出。是我们配液时经常可以碰到的情况。 * 这张就更常见了,排气时不小心,结果药液从针筒喷出。 * 这是发表在1983年《美国医院药师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该研究的结果显示:…. 进一步证明了药物的气雾会长时间悬浮, * 这是另外一篇相关文献,“7位……”。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护士并没有吃该种药物,怎么会在尿样中发现代谢物,这只能说明该治疗室内存在该种药物,护士在工作时通过呼吸,皮肤吸附等方式将该种药物吸入体内,才会在尿样中发现药物的代谢物。 * 北京朝阳医院2003年底盘点是99.37%,大部分医院都在99%以上 * 拼用药物后有些品种多了出来 * 此图表是一家三甲医院一个星期青霉素钾的处方调查分析,可见,医生选择载体量最多的是500毫升的葡萄糖溶液。这有什么问题呢,我们进行分析一下。 * 这是摘自美国权威的医生案头工具书Physician References Desk(PDR)上的资料,该资料显示,氨苄西林葡萄糖溶液在常温下4小时已经完全失效(标准含量应为90-110%),而氨苄西林生理盐水注射液在常温下24小时仍符合限量。因此,氨苄西林应使用生理盐水作为载体最为合理,而上一家医院确存在以上的用药差错隐患。以上这些漏洞正好可以通过配置中心的药师审方加以避免,药师可以充分利用其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合理用药方面的服务。 * 这是美国FDA许可上市的一些药品,由表可见,抗生素一般均是放在50-100ml的载体中进行短时间的间歇性输注。 * 有利于合理用药 护士由于无药学背景,难以发现医生处方中的不合理问题,往往机械执行医嘱。 PIVAS由药师审核处方,使不合理用药阻止于事前,而非事后补救。 加强了药学人员与临床联系,促进了临床药学发展。药师下临床与医生一起讨论协定处方,甚至可进而制定用药指南。 我院配制中心的药师每周一次参加肿瘤中心的临床查房和病例讨论。 自实行全院配置以来,不合理处方从3.7%降到0.39% 术前不合理预防用药从10.2%降到零 库存资金节约33.3% 药品损耗配置前为8.2%,配置后为0.34%,下降了7.86% 《中国医院管理》2003.4.47-48, “静脉药物配置方式改革探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研究报告 4、不合理处方监测 ?处方: 0.9%生理盐水 250ml iv gtt 七叶皂甙钠30mg ?病房有报告病人用后红肿热痛,产生脉管炎,并拒绝用药。 药师查阅有关资料,认为药物浓度过大,易产生刺激。建议改为? 0.9%生理盐水 500ml iv gtt 七叶皂甙钠30mg ?并放慢滴速,病人没有出现上述症状。 对不合理处方的干预 葡萄糖氯化钠 500ml iv gtt 参麦 40ml 氯化钾 15ml ?药师审核认为:参麦的成份为红参、麦冬,含有皂甙,不宜与其他药物放于同一瓶输液内混合。同时也不宜用含电解质的溶媒稀释。建议改为: 5% 葡萄糖 500ml iv gtt 参麦40 ml 对不合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