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方案设计-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东北财经大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4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参赛作品
抽样方案设计
2014年12月
一、抽样背景
“雾霾”一词,是指造成了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
但与此同时,环境恶化程度也日趋严重。近几年,各大、中型城市相继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道路管制、企业停工、机场关闭、港口停运,雾霾天气让一个又一个城市饱受困扰,市民的工作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在多地的医院,呼吸道疾病的病患数在大幅增加。十面“霾”伏在中国的很多城市蔓延,诸如哈尔滨,石家庄等城市更是连连“爆表”, 空气严重污染,PM2.5再次成公共热词。
2013年1月4日,国家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月20日开始,全国五分之一国土遭遇雾霾。
中新网1月13日电综合报道:连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因雾霾天气造成重度空气污染的现象,引发了港台媒体和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香港《南华早报》形容北京遭遇的浓密雾霾“令人窒息”,空气质量的污染程度达到了“危险”的水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2013年1月12日,北京、河北、山东等多地空气质量达严重污染,PM2.5指数直逼最大值。截至13日零时,在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北京城区PM2.5值甚至一度逼近1000。
中央电视台《新闻1+1》2013年1月15日报道,我国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截至14日零时,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检测数据都超过了300,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严重污染。
而作为曾在2001年获得“世界宜居城市”和2009年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荣誉的海滨城市大连,如今竟然也时常出现雾霾天气,十面“霾”伏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2013年,大连市区观测到霾天气现象有20天,比常年明显偏多。特别是秋冬季,雾霾天气多发,危害较重。10~12月共出现霾天气15天,占全年的75%。由于持续出现的雾霾天气,使10~12月空气质量指数达到轻度以上污染有23天,市内多个点位PM2.5浓度峰值均超过300微克/立方米,天数为近10年之最。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也引发严重交通事故。
2013年12月2~3日,大连市金州以北地区出现浓雾,多条高速公路因此封闭或限速,部分车辆滞留。3日,丹大高速公路庄河大郑镇与花园口交界路段因大雾引发5起交通事故,30台车分别发生碰撞。对于雾霾的解决措施,国内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各界采取了诸如“停驶部分公务车”、“部分排污企业停产”、“禁放或限放烟花爆竹”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大连也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办法:大连市近日出台了《大连市环境空气重污染日应急预案》,成为辽宁省首个针对重污染天气出台应急预案的城市。今后,当大连出现极重污染天气时,针对机动车将实施限行;施工工地土石方作业、房屋拆除工程将停止,以最大限度减轻重污染天气的影响,保障环境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政府的行动值得赞赏,但是也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因为从战术上看,这样的行动只能算是一次积极“防守”,是在尽量“不丢球”,谈不上“主动得分”,更不能指望“获胜”。因为工厂不会关闭,汽车不会停驶,炒菜的油烟还要通过烟道排到室外,满是灰尘的工地还要继续满足年轻人买房的梦想。一方面政府在积极想办法采取措施治理雾霾天气。另一方面,大连市民又对近年频发的雾霾天气有何看法和意见呢?
本次调查正是基于此背景,为了解市民对大连市区雾霾看法、提高大连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对雾霾改善及治理提出建议,以期缓解雾霾现状,减弱雾霾对大连市民的影响。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调查方法拟在大连市区,对雾霾天气下的经济变化进行调查,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适当的建议,为大连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支持。
二、抽样目的
通过配额抽样的调查方法,以街头拦截式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并结合相关二手数据,对大连市内五大区市民对雾霾认识及所受影响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为了解市民对大连市区雾霾看法、提高大连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对雾霾改善及治理提出建议,以期缓解雾霾现状,为大连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的环境保护决策提供部分依据及参考。
三、总体描述
通过配额抽样的调查方法,以街头拦截式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并结合相关二手数据,目标总体为大连市内五大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金州新区)的全体市民。独立控制配额抽样。以所处地区为独立控制变量,将调查总体样本按地区分类,以各地区常驻人口数量之间的比例为标准,分配各区发放样本数量,并在配额内任意抽选样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