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培训课件--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PPT

发布:2016-10-28约2.6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脂血症与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的定义 血浆中所含脂类统称为血脂 脂类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游离脂酸。 部分脂类结构式 甘油三酯 胆固醇 血脂的来源 体内血脂的来源有二: 一、外源性 食物中的脂类经消化道吸收入血 二、内源性 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合成后释放入血 主要是体内过剩的糖转化而来 血脂的来源 外源性 内源性 载脂蛋白 一、脂类在血浆中不以游离状态存在,而是与载脂蛋白结合,以脂蛋白形式运输。 二、脂蛋白的分类: 根据超速离心法分为: 1、乳糜颗粒(CM)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3、低密度脂蛋白(LDL) 4、高密度脂蛋白(HDL) 根据电泳法可分为:α、前β、β、CM 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脂蛋白组成: 载脂蛋白、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所有脂蛋白都含有这四类物质,但比例不同。 脂蛋白的功能和代谢 功能:参与脂质运输、代谢和受体识别 一、乳糜颗粒(CM) 由小肠粘膜细胞合成,主要功能: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至骨骼肌、心肌、脂肪等组织;运输外源性胆固醇至肝。 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主要由肝细胞合成,主要功能: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肝利用糖及脂酸合成)及胆固醇 脂蛋白的功能和代谢 三、低密度脂蛋白(LDL) 低密度脂蛋白主要由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浆中转变而来,主要功能:转运内源性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含有载脂蛋白(apo)E、B。可被肝细胞,主要分泌甾体类激素的内分泌腺细胞(肾上腺、卵巢、睾丸)所代谢、利用。 但LDL在血浆中氧化修饰成oxLDL则不被以上细胞所识别,只能被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吞噬从而启动动脉粥样硬化程序 脂蛋白的功能和代谢 四、高密度脂蛋白(HDL) HDL主要由肝合成,主要功能: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即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至肝并在肝中形成胆汁酸。 新生HDL含胆固醇较少可促进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外流并接纳,唯一可以保护心血管,抵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 脂蛋白分类及特点 分类 乳糜颗粒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 合成部位 小肠 肝脏 由VLDL转化而来 肝脏 功能 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胆固醇 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胆固醇 转运 内源性胆固醇 逆向转运胆固醇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低 中 高 有益因素 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内皮损伤学说 氧化后的LDL(oxLDL)损伤血管内皮沉积于内皮下并释放趋化因子,使血液中的单核细胞迁入内皮下间隙,不断吞噬oxLDL形成泡沫细胞,大量泡沫细胞聚集在一起并凋亡形成内皮下脂质池,与此同时血管中层的的平滑肌细胞在脂质池上增生并在炎症的刺激下纤维化形成纤维帽。 血脂异常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①吸烟;②低HDL-C血症;③肥胖(BMI≧28Kg/m2) ④早发性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女65); ⑤年龄(男≧45,女≧55) ⑥HDL≧1.55为负性因素,可抵消一项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危险分层 血脂 TC5.18-6.19(200-239) 或LDL-C 3.37-4.12(130-159) TC≧6.22(240)或LDL-C≧4.14(160) 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3 低危 低危 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3 低危 中危 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1 中危 高危 冠心病及其等危症 高危 高危 不同危险等级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生关系 低危患者10年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病危险性5% 中危患者为5%-10% 高危患者10%-15% 高脂血症的预防与治疗 危险评级越高治疗应越积极,治疗目的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治疗原则: 1、继发性高血脂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如糖尿病,甲低。 2、原发性高脂血症,应开始调制治疗,治疗措施应是综合性的。 包括:①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②药物治疗 ③必要时血浆净化疗法 ④外科治疗 高脂血症的预防与治疗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首要措施) 1、医学营养治疗:基础治疗,需长期坚持。 高胆固醇血症采用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饮食,增加不饱和脂肪酸 外源性高甘油三酯(CM)应采取严格低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