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飞向太空港》读书笔记2018课件.ppt

发布:2018-10-23约6.46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十二、伦巴、探戈与辣椒、蒜苗 枯燥文化生活对美国人来说完全受不了,一开始便提出要求要每周到香港去度一次周末,希望开设一班专机。他们的外出活动也受到了中方的限制,宾馆很快开展了 一些健身活动,还邀请了一些姑娘陪同美国朋友跳舞。绝大多数美国人还是懂得入乡随俗,遵纪守法的。 * 二十三、有车不坐要骑车 热爱自行车运动的美国人,好不容易来到西昌发射卫星,骑车旅游又受到了限制,得到军委、国务院批准后,才同意美国朋友骑车旅游,但必须办理中国旅游证书。得到许可后,休斯公司队长鲁·马克带着车队出发了,沿途山民瞪大了眼睛看着这群“怪物”。 *       二十四、回归自然 对常年生活在这儿的官兵来说,连孩子都希望离开这儿,希望父母转业。但是美国却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好的天然公园。 美国高级工程师斯赖尔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能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这些奇迹。许建国告诉他一个故事:几千名火箭战士在60年代初差点被饿死,吃了整整一个星期沙枣叶。 * 二十五、既是朋友,又是对手 美国卫星自从进了中国的卫星测试厂房,中国人就不能再进去了。但同样,中方也不让他们进火箭测试大厅。双方都要相互防范,但又必须在一起。这就使得中国箭与美国星的联试工作相当有难度。 * 二十六、“国际标准”与“家传秘方” 美国人来了,一切都得按国际标准,他们不仅对温度、湿度等要求极高,对电的要求也相当严格,必须保证二十四小时有电。但人走电断,是中国的老传统。 中国的发射场,在美国人没来之前,都没有逃逸设备。直到中方增设了这一设备,美国人才上了发射架。 * 二十七、英语:沟通世界的桥梁 “亚星”发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大障碍,就是语言问题。在西昌发射场,你能看到一支庞大的翻译队伍。一旦离开了翻译,将是寸步难行。加之双方翻译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或者表达方式不一样时,也容易引起误会。甚至导致某项工作的失误。通过与美国人在工作中的直接接触与交往,他们第一次深切地感到了外语是那么重要。 * 二十八、从要走,到要来 承认落后本身也是一种进步。中国的通信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是相当落后的。通信问题,几乎成了中美之间的矛盾焦点。美国专家佩尔捷和政府官员艾林.考梯斯少校都找到中国长城公司的高先生,表示要离开西昌。事实上,为保证此次发射顺利进行,中方在通信问题上此前做了很大程度的努力。但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满足美国人的通信要求。中文一方面立即着手解决问题,一方面请求邮电部速派人来协助解决问题。 后来我采访佩尔捷的时候,他说还会再来,因为发射亚星非常重要,有各种全球性的数据传输,加上语言障碍,通信一出现故障,担心完不成任务,脾气就来了。现在他已经很满意了,回到宾馆就能打到美国。 * . . . . . . . . . . 《飞向太空港》 读书笔记 * 第一章 通向宇宙的门前 一、西昌:同步卫星的故乡 西昌位于四川的南部,地处成昆铁路中段,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这里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牲,享有“小春城”之美称,又被称为“月亮城”。重大节日是火把节。 之所以选这里为发射基地,是因为这里纬度低,离赤道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利于把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三万六千公里高的赤道上空。还可以避开大中城市。为火箭卫星的测试工作提供非常理想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洁净度 。 自1984年1月29日第一颗卫星从这里升起,到1990年3月,共有六颗卫星从这里升起。1986年发射基地宣布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1986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他认为月西昌发射基地已经具备发射条件。 * 二、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 原始与现代同在,先进与落后并存。这里的路上能同时走 着汽车与老水牛,有洋人也有山里人。发射基地从1989年起,就同时面临三大任务:一是要抢建一座新的发射场;二是要发射中国第五颗同步通信卫星;三是要准备“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可是就在1989年9月3日凌晨,暴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全体将士和家属凭着顽强不屈的精神,迅速恢复了卫星发射的准备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火箭专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