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文综高考历史试题评析.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平稳之下有突破 成型之中有期待
--2013 年浙江文综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浙江师大附中 吕准能
浙江的历史高考自从2009 年完成了新老课程的平稳过渡之后,实行自主命题已是第五个年头,就
像五岁的孩子一样奔跑自如,灵气活现,总体显现了平稳之下有突破、成型之中有期待的特点,愿景看
好。下面笔者就今年的浙江文综高考历史卷交流一点个人很不成熟的看法,敬请方家赐教。
首先,五年来浙江的历史高考命题队伍基本稳定,奉行稳中求变原则,基本上紧扣考试说明和 《省
学科指导意见》,并与参考样卷基本吻合。
其次,与前几年相比,在能力考查的结构和考查程度上保持稳定,坚持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导向作用。诸如加强历史概念的考查,涉及到了一系列的重要概念与专业术语(如第
13 题的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第 17 题的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
“门户开放”政策;第20 题的公民法、自然法;第21 题的“戴维营协议”;第23 题的冷战、局部战争,
殖民体系瓦解、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等)。
再次,所提供的材料语言表述简约明确,阅读容量和障碍都不大,有利于考生的正常答题。加之主
观题的设问精简明了都仅有3 问,阅读容量和障碍都不是很成问题,有助于加快答题速度,体现了对考
生的人文关怀。
复次,与新课改理念的衔接上持续发力,凸显历史学科特色.故而强调历史探究方法的应用,以及
终身学习历史所需的一些方法。为了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概括知识迁移
能力,每年都有一道史学方法类选择题,比较注重史料的客观性、局限性和充分性,以体现历史学科 “论
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实证特点。而且还一如既往强化史论结合能力(第16、17、18 题)、图片信息解
读能力(第 14、15、19 题)、分析能力 (第20、23 题)、概括能力 (第22、第 38 题⑴、⑶问;第 39
题第⑴、⑵问)、评价能力 (第38 的第 (2)小题)以及辩证思维能力 (第38 的第 (3)小题)等。
最后,“三维目标”的体现程度上可圈可点.两道主观大题不仅视野开阔,学以致用,而且考查能力
全面,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渗透,最关键的是在培养学生理性爱国、自觉参与社会改革、追求民主共和、
主张和平与发展等方面,很大程度上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人们所青睐的新颖、鲜活
和成熟的学术观点相继进入了高考命题的视野,诸如全球史观(第38 题⑵、⑶问;第39 题第⑶问)、
生态史观 (第39 题第⑵问);西方扩张的破坏性与建设性使命 (第39 题第⑶问)等。
与此同时,浙江文综历史命题稳中求进,在稳定性与创新度关系的处理上稳步提升,屡有突破,主
要表现在:
在内容选择上,在往年基础上加大主观大题的探索力度,大胆创新,观念开放,既在情理之中又出
乎意料之外。命题者几年来没有跟风凑热闹,一直积极倡导和追求和平、发展和民主,着力构建和谐社
1
会的当今世界主流价值观。今年的两道大题没有停留在往年必修与选修的人物模块渗透的层次上,而是
跨越了几大步,不少中学师生颇感意外,这主要有:第一,与前几年相比,在各部分考查内容分值比例
上的变化,经济史比重占据了压倒性优势,一扫往年经济史的弱势地位,其中第38 题涵盖了中国古代
到近代经济变动,又与西方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华经济侵略有关,跨度大,要求结合时代大背景,
是唯物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集中体现与浓缩;第二,第39 题第小⑵问关于一些学者注重
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要求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
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而且紧扣1750-1850 年这个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其
中凸显了生态角度,吻合了中共十八大以来倡导的生态文明理念。第三,在地方历史材料的开发上东山
再起,2013 年第38 题材料一围绕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切入,列举了嘉兴府王江泾镇、湖州府的南浔镇,
要求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的主要变化;材料二通过长江三角洲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分析“长江
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还有自选的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模块的材料二以杭州西湖文化
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杭州市承诺“六个不”为情境,要求回答申报世界遗产的目的,可谓甚为
巧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