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3版教学课件ppt作者崔日明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第3版)第10章PPT课件.ppt

发布:2017-03-11约3.46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崔日明 徐春祥 编著 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 跨国经营 * 20世纪70年代及其以前,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对跨国公司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弱小国家掠夺的工具,甚至给跨国公司戴上垄断的帽子。 直到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态度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始从否定转向肯定。 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一改传统对外直接投资(FDI)理论中发达国家为投资国,而发展中国家为东道国的常态,转变成为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对象为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的投资国。 *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的发展 * 实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的FDI就有了初步的发展,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的迅速成长期,发展中国家的FDI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竞争力。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 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和特点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 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 发展历程和特点 (一)发展历程 (二)特点 *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较为复杂,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在跨国公司发展的初期,囿于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跨国经营活动中一直扮演着被动的角色,充当纯粹的资本输入国,这时的发展中国家仅仅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施展“才艺”的舞台。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印度、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和中国台湾,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始对外直接投资。 70年代后期开始,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一些成员国也加入了跨国直接投资的行列。但直到7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仍非常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国内和区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直接投资有了很大的发展,占世界直接投资的比重也日益上升。 (一)发展历程 * 1. 投资规模较小 2. 投资流向集中 3. 在产权结构上以合资方式为主 4. 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5. 以低价策略开发市场 (二)特点 * 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 发展趋势 (一)对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发展速度 不断加快 (二)对外投资结构不断升级 (三)投资主体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水平。随着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具备了进行跨国经营的能力,也就是说具备了包括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内部化优势在内的相对竞争优势。 为了培育产品的竞争力,对教育、技术和生产进行的投资就易受比较优势的刺激。 尽管整体来说,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少、力量弱,但发展速度却在不断加快。 (一)对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最初以采掘、纺织和制造业等自身较具相对优势的行业为主。 随着产业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结构不断升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增长较快,对金融、服务业的投资也有明显的增长。 (二)对外投资结构不断升级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从事跨国投资活动的中小企业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跨国公司成本低、进入门坎低、灵活性强、技术适应性强,十分符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情和国力。除少数企业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绝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 (三)投资主体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 理论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主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从海默-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直到邓宁的OIL范式,均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整体来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规模、技术、营销网络等各个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并不具备主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所强调的垄断优势,因此主流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此难以做出令人信服的阐释。 一些学者试图对此加以解释,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观点。 *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二、投资发展阶段论 三、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 四、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五、技术地方化理论 *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 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