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及维修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介休职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部分 标准与要求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代码:082500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职高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应往届初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
四、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具有扎实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及职业岗位
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需获何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技能)方向
1
机修工
汽车维修工
机修
2
电工
汽车电工
电气
3
保养工
汽车维修工
汽车保养
4
前台接待
汽车维修工
电气
5
配件管理
汽车维修工
机修
6
汽车销售
汽车维修工
汽车保养
六、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
1、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爱岗敬业,事业心、责任感强。
2、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追求自我发展和完善、有求知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文学艺术鉴赏水平,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化修养。
3、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应用汽车进行室内设计的能力、专业创新的能力和相关专业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汽车运用与维修应用能力。
5、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应用汽修进行开发、设计、管理、维护的能力。
6、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性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7、工具性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汽修操作技术。
8、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通识性文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读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零件检测的能力。
2、具有汽车基本性能试验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3、学习一门外语,借助工具书能阅读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一般专业外文技术资料。
4、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5、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6、具有汽车维修及汽车驾驶技能,并考取汽车维修工等级证。
专业(技能)方向1
1、掌握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的基本技能。
2、掌握对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拆装与调整。
3、掌握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识读方法,掌握汽车零件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
4、掌握汽车常有标准件的选择及应用,掌握汽车常用传动机构的原理、结构和类型。
5、掌握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拆装与调整技能,综合故障诊断技能。
6、掌握汽车驾驶技能。
专业(技能)方向2
1、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的基本技能。
2、掌握对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拆装与调整。
3、掌握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方法,掌握汽车零件平面图形绘制方法。
4、掌握汽车常有标准件的选择及应用,掌握汽车常用传动机构的原理、结构和类型。
5、掌握汽车电气系统的装配与运行测试技能。
6、掌握汽车驾驶技能。
七、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发展,深入分析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大规模的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活动,聘请专家科学论证,依据本专业毕生生的就业去向和岗位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大体分专业再造,课程再造两个阶段,在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下,开发本专业以岗位目标任务为引领、能力为本位、项目为载体的课程。
企业
企业
分析工作岗位
梳理工作任务
学校
调研工作岗位
研究工作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归纳行动领域
转换为学习领域
再造专业
职业资格标准
专业评价标准
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教学标准
(再造课程)
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构成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企业专家的反复论证,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主导下,对专业进行再造,提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方案,方案紧紧围绕着对应职业岗位的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依据工作过程导向理念构建了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公共
公共
基础课
德
育
语
文
数
学
英
语
计算机应用
体育与健康
专
业
技
能
课
专业核心课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底盘构造与维修
电气设备
电子控制检测与维修
专业(技能)方向课
机修方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