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猪病防控技术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春季猪病防控技术要点
一、提高防疫意识,杜绝疫病传入
养猪场(户)要实行封闭管理,严禁闲杂人员进出。养猪户不要相互串门,更不能去已有发病生猪的养殖户观看。养猪场(户)应具有一定的自我制约力,养猪场(户)的自我制约是防范疫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往往疫病的流行是由于防范意识淡薄、自我制约力不强而造成的,因此,养猪场(户)应从一点一滴从严防范做起:养猪场(户)之间应尽可能不互相串门:养猪区域禁止外来人员出入,特别要杜绝走乡串户的猪贩、乡村兽医进入养猪区域;养猪场(户)应尽可能不上市场上买肉(可买鱼、鸡肉、牛肉等代替肉或自宰猪食用),走亲戚、上饭馆应养成尽可能不吃或少吃猪肉的习惯,以防止通过人员带毒(菌)或肉产品带毒(菌)造成疫情传播。
二、坚持自繁自养。严防引进病猪
养猪场(户)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外场引进生猪,并实行全进全出的原则,能有效防止疫病传人。如养猪场(户)确实需要从外地或外场引种时,应事先做好引种地的生猪疫情调查,同时做好生猪引种前后的检疫和隔离饲养措施,防止购进病猪和隐性感染病猪带入病原,生猪引种到场后,应隔离饲养半月以上,并按程序对购进的生猪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性投药,让其产生适应于本养殖场微生物群的抗体,确定无疫病后方可与原有生猪混群饲养。
三、猪舍内的环境调控
春季养猪,要解决舍内保温和通风的矛盾问题。各养猪场(户)应高度重视生猪养殖的硬件建设和设施投入,在保障猪舍内温度的条件下,在气温下降的天气,可采用暖气炉或热火炉供温,同时还要有局部的保温设施。如红外线保温灯或加热板等,以防止仔猪扎堆,并诱发仔猪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还应在保证猪舍内温度的前提下,应建立有适合于春季使用的排风系统,以利于及时排除猪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并搞好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尿,以降低舍内湿度,降低粪便存积而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浓度,最大限度保持舍内空气清新。降低因有害气体超标而诱发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四、强化消毒,把病原消灭在萌芽状态
春季是病原微生物生长与繁殖十分活跃的季节,清洁消毒工作是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杀灭或清除停留在猪场及猪体表存活细菌的有效方法。应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包括栏舍、场地和用具、器械,以及排水道、空气以及母猪全身体表等方面的消毒,还应注意一些卫生死角,如装猪台、污水沟、储水池、食槽等场所、设施的消毒。生猪全部出栏后,相关场所和物品实施终末消毒,彻底清扫猪场并严格用烧碱和生石灰等消毒,用具用消毒液浸泡或喷雾,密闭的圈舍可采用熏蒸消毒法。猪场彻底消毒后间隔14天可再次饲养生猪。在正常情况下,养猪场(户)应坚持每周对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一次,如发生疫病流行时,应坚持每天消毒,平时应及时清扫舍。要经常更换消毒药,以增强消毒效果,尽量选择安全、高效、无刺激性、无毒性、无异味的消毒药进行带猪消毒。
五、做好免疫预防接种
对生猪按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能使生猪具有对特定疾病的免疫保护力,是切实减少疫病发生,减少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的最有效保护手段。免疫接种使生猪获得特异性抗体,这是国内外目前最先进的预防疫病的方法。养猪场(户)要根据当地情况和本养猪场猪群健康状况,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科学免疫程序,并根据定期抗体检测结果,调控免疫程序,有针对性地免疫接种。春季需要重点免疫的疫病有口蹄疫、猪瘟、猪流感、猪肺疫、仔猪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等。
六、精心管理,科学喂养
春季育肥猪及种猪的饲养管理采取定时定量饲喂全价饲料等常规方式进行即可,春季饲养的重点是仔猪的饲养,因为仔猪体小,缺乏先天免疫力。体温调节机能和消化功能都不健全,在气温变化大的春季,饲养管理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在改善环境条件的前提下,要加强哺乳猪的饲养管理,保持母猪乳房的清洁卫生,做好仔猪开食、补饲、旺食的三个环节,使仔猪顺利度过新生关、补料关和断奶关。并要特别护理好断奶仔猪。可采用在母猪怀孕后期注射疫苗,使仔猪获得抗体而预防疾病。要注意科学配制全价配合饲料,保证营养充足,增强仔猪体质,使其能顺利健康度过春季。因春季青绿饲料缺乏,要尽量在日粮中添加一些胡萝卜等多汁饲料,以促进猪的食欲。同时补充一些维生素。
七、做好生猪检疫检测工作,将疫病消灭在源头
春季正是生猪出栏、流通频繁的时期,做好检疫工作对于严格控制生猪疫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要严格产地检疫,规范产地检疫工作行为,做好生猪免疫档案和免疫标识的查验工作,把好临床检查关口,严格按照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49-1996标准执行,及时做好动物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