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客运专线接触网验收标准.doc

发布:2018-01-22约1.31万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客专接触网验收标准 二○xx年七月 目 录 支柱与基础………………………………………………3 支持与定位装置…………………………………………5 中心锚结…………………………………………………6 补偿装置........................................7 下锚拉线........................................8 绝缘关节........................................9 线岔............................................12 复式交分道岔....................................13 六跨关节电分相..................................13 分段绝缘器......................................14 隔离开关........................................15 避雷器..........................................17 电连接..........................................18 接触悬挂........................................19 弹性吊索........................................20 正馈线/供电线...................................20 架空地线/保护线.................................22 吸上线.....................................23 接地线.....................................24 标识牌.....................................25 防护.......................................26 接触网零件紧固力矩表.................27 一、支柱与基础 (一)基础 1、基础表面平整、棱角完整,无漏浆、露筋等现象。 2、基础帽完整无破损,支柱根部和基础周围不得有积水和杂物。 3、拉线基础 1)侧面限界不得小于支柱侧面限界。 2)基础中间高出基础边100mm,基础面高出永久地面100mm以上。 3)下锚拉环应垂直端正,朝向拉线,外露100mm。 4、地脚螺栓应抹黄油,不得缺螺栓、少螺母,螺栓应垂直基础面。支柱基础地脚螺栓外露基础面220mm,螺纹长度220+5mm。每根地脚螺栓配3个螺母,2个垫圈,螺母、垫圈的机械性能与螺栓配套。拉线基础地脚螺栓外露基础面120mm,外露长度与螺纹长度均为120mm。每根地脚螺栓配2个螺母,1个垫圈,螺母、垫圈的机械性能与螺栓配套。 5、腕臂柱基础横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2°。 (二)支柱 1、正线区段标准跨距一般取50~55m,具体以设计值为标准。弹性链型悬挂区段最大跨距60m,允许施工误差±1m 2、单腕臂、双腕臂和中心锚结支柱顺线路方向应直立,允许斜率为±2mm/m,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的倾斜率为0~5mm/m。 3、所有锚柱(除对向下锚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倾斜率为0~5mm/m;顺线路方向,向下锚拉线侧倾斜率为5mm/m;对向下锚锚柱横线路方向,向受力反向倾斜率为5mm/m;顺线路方向应直立。 4、多线路腕臂柱向受力反向倾斜率为8mm/m,顺线路方向应直立。 5、各类钢柱表面镀锌完好,无脱锌及锈蚀现象。焊接部分不得有裂纹、开焊;主角钢不得弯曲变形。 6、钢柱底部主角钢下钢垫片面积不小于50mmX100mm,片数不应超过2片。分节组装的钢柱连接应紧固密贴,中间无垫片。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详见力矩表。 7、同一组硬横跨的基础面高程应相等,允许误差50mm,基础中心连线垂直于车站正线,偏角不大于2°。硬横梁底部距带电体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m。 8、混凝土支柱表面需光洁平整,无混凝土脱落和露筋现象,不得有横向、纵向、斜向裂纹。 9、硬横梁吊柱连接螺栓从下向上穿,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调节吊柱垂直度的垫片应镀锌。严禁使用未镀锌垫片。吊柱应垂直,允许偏差不应超过1度。 10、侧面限界 支柱侧面限界具体值以设计为准。正线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一般路基区段应不小于3.0m,桥上为3.2m。站内正线与站线间立柱时,支柱对正线侧面限界困难时个别不小于2.6m,有条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