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原子物理模拟题汇编.doc

发布:2017-09-05约4.5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原子物理模拟题专题 (一)2011年模拟 (东城区一)1、一块含(铀238)的矿石质量为M,其中U的质量为m。已知的半衰期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时间2T后这块矿石中基本不再含有了 B.经过时间2T后矿石中的有发生了衰变 C.经过时间2T后该矿石的质量剩下 D.经过时间3T后矿石中的质量还剩 (西城区一)2、下列各核反应方程中,符号“X”表示中子的是 A. B. C. D. (海淀区零模)3、一个U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一种可能的核反应为U+n→X+Sr +n,则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是核聚变反应B.X原子核中含有个 C.D.虽然该反应出现质量亏损,但反应前后总质量数不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B.氢原子光子C.α射线是原子核放射出的核,它穿透能力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其中X为某种粒子,a为X的个数,则 A.X为中子,a=2 B.X为中子,a=3 C.X为质子,a=2 D.X为质子,a=3 (东城区二)6、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学说和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给出了几个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物理实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实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 B、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C、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是正确的 (东城区二)7、如ν1、ν2、ν3和λ1、λ2、λ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λ1λ2 B. λ1λ3 C.ν1ν2 D.ν2ν3 (西城区二)8、普朗克在1900年将“能量子”引入物理学,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人们在解释下列哪组实验现象时,都利用了“量子化”的观点 A.光电效应现象 氢原子光谱实验 B.光电效应现象 α 粒子散射实验 C.光的折射现象 氢原子光谱实验 D.光的折射现象 α 粒子散射实验 (西城区二)9、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经过核反应后生成一个氦核和一个中子,同时放出一个γ光子。已知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个反应的核反应方程是 B.这个核反应既不是聚变反应也不是裂变反应 C.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E = (m3 + m4-m1-m2)c2 D.辐射出的γ光子的波长= (海淀区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其灾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对日本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福岛核电站受损严重下面说法中正确的 A.核电站内的核裂变 B只有直接接触核原料才会C.核电站内的核反应方程是U(Xe+Sr+n D根据E=mc2,1kg铀全部发生核裂变反应,将释放9×1016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反应堆是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B.U+nXe+Sr+dn,式中d= 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束缚后形成的 D.4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下2个没有发生衰变 131()是重要的核裂变产物之一,因此它可以作为核爆炸或核反应堆泄漏事故的信号核素。碘-131本身也具有放射性,它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β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131有78个中子,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B.碘-131有78个质子,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 C.碘-131有78个中子,β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 D.碘-131有78个质子,β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 (2011高考题)13、表示放射性元素碘131()衰变的方程是 A. B. C. D. (2010高考题)14、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4×1026 J,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A.1036 kg B.1018 kg C.1013 kg D.109 kg 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粒子散射现象 B.天然放射现象 C.光电效应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 1、下列实验或者事实,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是 A.电子的发现 B.光电效应实验 同位素 辐射线 半衰期 钋210 α 138天 锝99 γ 6小时 钴60 γ 5年 锶90 β 28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