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病原微生物学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ppt

发布:2016-09-09约6.48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特有的化学组成: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二氨基庚二酸、吡啶二羧酸等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1.光学性质:半透明体,在液体培养基中出现混浊现象。 2.表 面 积:体积小,表面积大。适应环境能力强,代谢旺盛,繁殖迅速,易于变异。 3.带电现象:G+菌pH为2~3,G-菌pH为4~5 4.半 透 性:细胞壁和细胞膜具有半透性 5.渗 透 压: G+菌渗透压为20 ~25个大气压 G-菌渗透压为5~6个大气压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一、细菌的营养物质 1.水 2.碳源 3.氮源 4.无机盐 5.生长因子: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物质称为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如:流感嗜血杆菌需要Ⅹ、Ⅴ因子 二、细菌的营养类型 1.自养菌: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和获得能量 2.异养菌: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 腐生菌:以动植物尸体、腐败食物等作为营养物 寄生菌:寄生于活体内,从宿主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 三、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1. 营养物质 2. pH :多数病原菌最适 pH为7.2 ~ 7.6 结核杆菌:最适 pH为6.5~6.8 霍乱弧菌:最适 pH为8.4~9.2    3. 温度 根据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可分为:   嗜冷菌: 生长范围(-5~30 ℃)   最适温度(10~20℃)   嗜温菌:生长范围(10~45℃)   最适温度(20~40℃)   嗜热菌:生长范围(25~95℃)   最适温度(50~60℃)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37 ℃ 四、细菌的生长繁殖 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 多数细菌分裂一代:20~30分钟(视频) 结核分枝杆菌分裂一代:18~20小时 2.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1、迟缓期:细菌数量增加缓慢,但代谢活跃 2、对数期:生长迅速,是研究细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敏试验等)的最佳时期 3、稳定期:活菌数保持稳定(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此期产生) 4、衰亡期: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止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 一、细菌的能量代谢 发酵、有氧呼吸、厌氧呼吸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一)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 1.糖发酵试验(单糖发酵试验) 葡萄糖 乳糖 大肠 杆菌 伤寒 + - 杆菌 VP试验:产气杆菌(+),大肠杆菌(-) 甲基红试验:产气杆菌(-),大肠杆菌 ( + ) 4.枸椽酸盐利用试验   枸橼酸盐  某些细菌 分解 碳酸钠 使培养基变为碱性 指示剂溴麝香草酚兰由淡绿色变成深蓝色(+) 吲哚试验:产气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 + ) 硫化氢试验:变形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产气杆菌(-) 7.尿素酶试验 培养基中的尿素 变形杆菌的尿素酶 分解 氨 培养基变碱 酚红指示剂 红色 (+) 尿素酶试验:变形杆菌(+) 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IMViC试验鉴定肠道杆菌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热原质 G-菌的热原质——脂多糖(内毒素) G+菌的热原质—— 多糖 特点:耐热,常用蒸馏法去除。 2. 毒素和侵袭性酶 外毒素、内毒素 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等    3. 色素 水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