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地质》 第四章 地貌与第四纪.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名称 公路工程地质 专业名称 授课教师/职称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题目(章、节) 地貌与第四纪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齐丽云、徐秀华主编的公路工程地质统遍教材
与罗筠、刘志主编的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1、李治平主编,工程地质学;2、交通职业技术院校路桥专业教学参考书编审组编,试题集及题解。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描述地貌与第四纪定义和了解地貌的分类;2、熟悉各类地貌与第四纪特点及相应的学习要求;3、掌握各类地貌的特征、与公路工程的关系。 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内容和时间安排:内容参见以下教案;安排2学时。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利用教学模型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各类地貌的特征、各类地貌与公路工程的关系。
2.难点:各类地貌的特征。 知识目标:掌握断裂构造(节理、断层)的基本概念;理解节理、断层的形成;熟悉断层的野外特征,掌握节理、断层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能力与技能目标:具有描述识别节理、断层的能力;掌握节理、断层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作业题:教材中习题(两题)。 第四章 地貌与第四纪
第一节 概 论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地貌学是专门研究地壳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与公路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公路是建筑在地壳表面的线型建筑物,它常常穿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在公路勘测设计、桥隧位置选择等方面,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地貌问题。
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地貌过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地貌形态大小不等,千姿万态,成因复杂,总的说来,地貌形态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如大陆、洋盆、山岳、平原,其形成主要与地球内力地质作用有关,小如冲沟、洪积扇、溶洞和岩溶漏斗,主要由外力地质作用塑造而成。地貌学的内容,就是研究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和分布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来认识和改造自然。
二、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最新阶段,它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地球发展历史有46亿年以上,而第四纪却非常短促,约180万年左右。但在第四纪时期内,地球上进行着的各种地质作用,显著的气候波动。
第二节 地貌概述
一、地貌学的基本特征
1.地貌形态
自然界的地貌形态,常以单个形态或形态组合的方式存在。通常把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例如冲沟、沙丘、冲出锥等,称为地貌基本形态。另一类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称为地貌形态组合。
高度:分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特别是各种地貌形态之间的相对高度,更为重要(例如阶地高出河床水面高度、溶洞和夷平面海拔高度等),它往往能提供地貌成因和发展的重要线索。
坡度:它是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面的倾斜度.如山坡、阶面、夷平面的倾斜度等等。坡度对于阐明地形成因、山坡稳定性和地貌发展阶段有重要意义。
2. 地貌分类
按地貌形态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山地 山地是海拔在500m以上切割度大于200m我国是个山地众多的国家,著名的喜马拉雅山、大别山、庐山等等。(如图4-2-1)
盆地 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相对凹下的地表形态。我国大型盆地都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著名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以及四川盆地(如图4-2-2)
图4-2-1山地图 4-2-2四川盆地
洼地 洼地是海拔低于海平面的内陆低地,如新疆吐鲁番盆地中央的平原。
丘陵 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和缓,我国丘陵主要有广西丘陵、闽东沿海丘陵。(如图4-2-4)
高原 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广阔而平坦的大片高地。 我国高原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如图4-2-3
图4-2-3 云贵高原
平原 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根据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称为低平原,如广西郁江-浔江河谷平原。(如图4-2-5)
图4-2-4 丘陵 图4-2-5 平原
二、几种常见的地貌单元
1.山地
地球上的大陆表面可以划归为两大基本类型,即山地地形和平原地形,丘陵地形可归入山地,而宽广平展的高原地形可归入平原。
按地质成因和构造形式,山可被分为断块山、单斜山(组成山体的各岩层单向倾斜)、褶皱山(如图4-2-6)和褶皱断块山等,按照山顶和山脚的相对高差,山又可被分为高山(1000m以上)、中山(500~1000m)和低山(500m以下)。
图4-2-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