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征讲课.ppt

发布:2017-05-08约3.97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四 章 各类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 4.1 一般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 4.2 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一、淤泥类土 (一)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 1.粒度上主要是粉质粘土和粉质砂土 2.含大量粘土矿物和部分石英、长石、云母;有机质含量较多(5%~15%)。 3.呈灰、灰蓝、灰绿和灰黑等暗淡的颜色,污染手指并有臭味。 4.结构常为蜂窝状、疏松多孔,定向排列明显、层理较发育,常具薄层状构造。 一、淤泥类土 (二)工程地质特征 1.高孔隙比,结构疏松多孔,孔隙比常见值为1.0~2.0; 2.高含水量,液限一般为40%~60%,饱和度一般95%,天然含水率多为50~70%。未扰动时,处于软塑状态,一经扰动,结构破坏,处于流动状态; 3.透水性极弱,一般垂直方向地渗透系数较水平方向小些; 4.高压缩性,压缩系数0.7-1.5PMa,过程慢; 5.抗剪强度很低, , 小 6.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 二、淤泥类土 (三)工程地质评价 淤泥类土不宜做建筑地基,高压缩性,低抗剪性,承载力低,做地基主要问题是产生过量沉降,规定淤泥类土用含水量查表定承载力。 二、黄土类土 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第四纪陆相松散堆积物.黄土颜色呈黄色,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富Caco3,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天然剖面上垂直节理发育,被水浸湿后土体显著沉陷(湿陷土),具上述特征的土称为典型黄土;而与之相似,但缺少个别特征的土称为黄土状土。典型黄土和黄土状土统称黄土类土,简称黄土。 黄土塬 黄土峁 黄土梁 (一)黄土划分 1.老黄土:以 午城黄土和 离石黄土为代表,沉积时代早,土质密室,不具湿陷性; 2.新黄土:包括 马兰黄土及 现代黄土,结构疏松多孔,具湿陷性,与工程建筑密切相关; 3.新近沉积的黄土: 最近沉积黄土,土疏松多孔,压缩性高,湿陷性不一,分布在局部地区。 典型黄土:黄色、粉粒为主、富含碳酸钙、大孔 隙和垂直解理发育,具湿陷性。 黄土状土:不完全具备典型黄土特点。 二、黄土类土 (二)黄土的成分、结构 1.粒度成分以粉土颗粒(0.05~0.005mm)为主,约占60%,颗粒细小均匀; 2.矿物成分以碎屑矿物为主,其中石英含量超过一半,长石30%~40%,碳酸钙较多(8%~17%),少量粘土矿物(水云母为主),少量有机质,含易溶、中溶盐,矿物亲水性差; 3.典型黄土是粒状架空点接触结构,疏松多孔,未经很好压实,胶结连结和粘粒吸附的结合水连结,连结强,遇水结构遭破坏; 二、黄土类土 (三)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1.塑性较弱, ; 2.含水较少; 3.透水性较强,疏松多孔,未经很好压实,大孔隙发育; 4.结构疏松多孔,孔隙比为0.8~1.1; 5.强度较高,因为压缩中等,抗剪强度较高; 6.抗水性弱,浸水后明显湿陷,遇水强烈崩解,膨胀量较小,但失水收缩较明显; 二、黄土类土 (四)黄土的湿陷性的评价 1.黄土的湿陷性:黄土在一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附加沉陷的性能。 产生的原因:它具有明显的遇水连结减弱。 2.湿陷系数 的定义,计算式。以P=0.2MPa为准测得的 来判断湿陷性, 0.015,非湿陷性黄土。 3.自重湿陷系数: 4、计算自重湿陷量 5、总湿陷量 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等级见P47 表4-4 三、红土 红土:在热带或亚热带湿热条件下,经过红土化作用形成的含有较多粘粒,富含铁铝氧化物胶结的红色粘性土。 红土化作用:母岩经过强烈的风化后,硅和岩基(钾、钠、钙、镁)大量流失而使铁铝富集的作用。 三、红土 (一)红土分布和成因 1.花岗岩残积红土(沿海一带) 2.玄武岩残积红土(海南,雷州半岛) 3.红层残积红土(原岩:砂岩、粉砂岩、泥岩) 4.红粘土:指碳酸盐系岩石,经过强烈的化学风化,形成的褐红、棕红的残积(坡积)的高塑性粘土。 三、红土 (二)红土基本特征 1.粘粒(粒径0.005mm)含量高,高分散性; 2.粘土颗粒主要是高岭石为主以及水云母,蒙脱石极少;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游离氧化物含量高。 3.常呈蜂窝状结构,常有很多裂隙(网状裂隙)、结核和土洞。 三、红土 (三)红粘土工程地质特征 1.高塑性和分散性; 液限一般为50~80%,塑限为30~60%,塑性指数一般为20~50。 2.高含水率、低密度; 天然含水率一般为30%~60%,饱和度85%,密实度低,大孔隙明显,孔隙比1.0;液性指数一般都小于0.4;坚硬和硬塑状态。 3.强度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