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黄土高原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地理试题与知识梳理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高三地理组编辑 PAGE 8
中国地理——黄土高原
【区域特征和知识梳理】
一、位置(简图)
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二、范围
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
三、自然条件
1、主要地形区:(如图示)
2、河流: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等)
3、气候:属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降水稀少;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土壤: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制造窑洞所利用的性质)并含有碳酸钙,遇水容易溶解、崩塌。
5、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十分脆弱。
四、农业
1、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谷子、苹果、枣——(暖温带,一年两熟)
限制因素:水源不足——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2、主要问题:水土流失、水旱灾害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1)地理背景:
A、脆弱的生态环境: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原因: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如,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B、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2)发生原因:(比较南方低山丘陵)
A、自然原因:①夏季暴雨集中,冲刷力强;②处于地形过度地带,坡度大;③半湿半干地区,植被稀疏;④黄土颗粒结构,土质疏松。
B、人为原因:⑤植被的破坏: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⑥不合理的耕作——转荒、灌溉制度;⑦露天开矿及城市建设。
(3)主要危害: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③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4)治理措施: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还牧;②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有序开矿,实行土地复垦,存放表土,加强绿化;④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平整土地,打坝建库,护坡固沟,增加水流入渗,拦沙蓄水,削减地表径流。
复习: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比较.
相同点:坡度大、降水集中、植被破坏
不同点:降水量、土壤性质、流失程度、危害
五、矿产丰富
煤炭、石油资源丰富。煤:山西(还有陕西也较大)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二、试题分析
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ⅳ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组成
B.位于从湿润向干旱过渡地带,植被由森林向草原过渡
C.位于中温带,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D.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多为内流区
右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2.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因为Ⅰ区 ( )
A.夏季大气逆辐射强
B.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C.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D.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09南京期末考试)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3~5题。
3.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4.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 )
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实地考察
5.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6、图为黄土高原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是黄土高原周边的地形区,其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_____(山脉)。
(2)、对该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宜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四处相适应的分别是 (填字母) (4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