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孔子孝道思想研究四种维度及其启示.doc

发布:2018-08-29约2.7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孔子孝道思想研究四种维度及其启示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是孝理论的开创者,第一次提出孝养和孝敬相结合的理论模式,成为我们进行“孝”文化研究的起始。当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为此,提倡孝道,尊老爱老,成为必然。我们借此从先哲关于孝道思想研究中获得启发,并从物质供养和精神慰藉、顺从不违背礼仪、父母唯其病之忧以及慎终思远这四种维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孝道;思想;启示      关于“孝”字来源,殷商甲骨文卜辞中就有“孝”字。《说文解字》对“孝”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可以看出,“孝”字与“老”和“考”有关。在朱芳圃注的《甲骨学文字编》中说“古老、考、孝本通”,而从“孝”的写法上来看,上面是“老”,下面是“子”,是年轻的孩子背着年老的人,作服侍状,也就是年轻人照顾老人的意思。   战国纷乱,礼崩乐坏,孔子从稳定社会出发,第一次将人类的孝行为加以整理概括,使“善事父母”凸显出来,在伦理学上产生了孝道理论。其孝道思想见诸《论语》,以问答的形式告诉我们什么是孝道,其主张光宗耀祖,孝养和孝敬相结合,慎终思远。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200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的总数达到1.53亿,占总人口的11.7%,如今现有经济和社会保障不足,养老问题还是主要依靠家庭来承担。那么如何对待父母,我们的先哲孔子给了我们启发,下面笔者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一、物质供养,精神慰藉       首先,要在物质上对父母进行供养。我们先来举个例子:孔子的学生子路以勇敢闻名。有一次,子路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于是,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心里很欣慰。这告诉我们,当父母年老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要让他们为衣食之事担忧。   其次;是要在精神上进行慰藉。《论语,为政》中记载,子游问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不是养活父母就行了,而是要尊重父母,对父母要真诚,要有感恩的心。如果对父母不尊敬,那么赡养父母就与饲养家畜没有什么分别,可见孔子对孝顺的认识,显然更加人性化了。这告诉我们要真诚对待父母。让父母得到心灵的慰藉。因为在父母眼里,子女的陪伴和照顾比物质丰厚要好得多,但是如今有的孩子稍微遇到一点不痛快的事情,就向家长发牢骚,怨天尤人,让家长成为发泄的对象,不知这些孩子是否考虑过自己家长的处境,当他们看到古人对孝的看法的时候是否心里会产生些许的变化呢?      二、顺从不违背礼仪      我们现在常说“孝顺”一词,但是却不是逆来顺受。曾点和曾参父子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被父亲打,他不躲闪认为是孝顺,孔子对他说,父亲打你,你让他打到满意为止,不是孝顺。要有一个尺度,如果父亲拿着细棍子打你,那你就好好挨打吧,反正只是皮肉之苦。如果父亲拿着大棒子打你。这时跑反而是孝顺,不然陷父亲于不义,不是孝顺。   当然,如果是长辈的错误,我们要以含蓄的方式提出来。《论语?里仁篇》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是正常的,而当父母的看法和自己的观点有冲突就认定父母错了是不对的,有了看法,就要努力寻求与父母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委婉地表达不同意见,当意见不同时,要学会倾听父母的意见,毕竟父母都是过来人,他们对问题会有更深入的见解,我们应将父母的意见与自己的看法相比较,经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较为合理、适合自己本身的看法。      三、父母唯其病之忧      《论语?为政》记载,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说,让父母仅仅担忧子女的疾病。这点看起来有点奇怪,孝顺应该是子女对父母的行为。怎么变成父母仅仅担心子女的疾病来了?因为作为孝子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父母关心照顾,是子女能够控制的,唯有疾病,很难由人力控制,所以自然的病症就成为父母和孝子最无能为力应对的事情。作为子女,我们首先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然后在为人处事、进修德业方面让父母省心。更要让父母引以为豪。   孔子还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毁。孝之始也”(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这对我们当今也有借鉴意义,它不只是保护自己身体不使身体受到损害这么简单,还勉励我们在人生过程中要谨慎小心,不要涉足违法犯罪的事情,使自己的身体受到刑罚和损害。孔子的孝顺为我们树立了标杆,能够使得我们端正做人的态度和方向,为人向善,共筑美好的家庭关系和和谐的社会关系等等。   此外,为人子女要经常思念父母,减少父母的担忧,行孝及时。《论语?里仁》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告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