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天然气勘探 - 中国石油勘探.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E X P L O R A T I O N S T R A T E G Y 勘探战略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天然气勘探
陈宗清
(四川省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051)
摘 要:四川盆地的茅口组具有阳新统和志留系两套较好的生油层,是盆地的主要产气层之一。储集空间为孔、洞、
缝,特别是东吴运动后产生的表生期古岩溶形成的溶蚀洞穴,在茅口组既多且大,在泸州古隆起区已于99口井中钻遇,
钻遇率为9.94%加上井中重复钻遇,, 钻遇率达11.35%。放空厚度一般在0.1~1.0m之间,最厚可达3.95m并不受,
构造和地域限制,即使是向斜也有放空,勘探领域远较构造圈闭宽广。经开发证实,古岩溶气藏累计采气较好,连通裂
缝气藏一般皆好,古岩溶形成的缝洞网络与连通裂缝形成的网络相互交织则最好,应加强地震反射资料的研究,以寻找
这种网络系统。
关键词: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天然气;勘探
中图分类号:TE122.1文献标识码:A
四川盆地茅口组石灰岩 (Pm),产Verbeekina
2
verbeeki、Chusenella及Cryptospirifer sp
[1]
omnishanensis等化石 ,是该盆地天然气的主要产层
之一。然而,由于是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其储集空间主
要为缝、洞,在尚未掌握其分布规律的情况下,1958—
1960年先后在泸州古隆起及其周边钻探了黄瓜山构造
黄14及黄15井、花果山构造花1井、黄家场构造家4
井、兴隆场构造兴1井、南温泉构造南1井、阳高寺构
造阳8井、圣灯山构造隆28井,以及沙坪坝构造沙1、
沙3和沙4井等8个构造11口井(图1),皆未取得较
好效果。即使单独测试,气日产量也无一口井大于
3 图1四川盆地局部构造分布简图
500m
,直至1960年1月,在自流井构造高点上自1
2
井钻达茅口组茅二段(Pm)始获工业气流,日产气
2
in Sichuan Basin
4 3
17.58×10m。同时,结合其上嘉陵江组储层的勘探, 1—黄瓜山;2—花果山;3—黄家场;4—兴隆场;5—南温泉;6—阳
方认识到为裂缝性储层,裂缝发育受局部构造部位的 高寺;7—圣灯山;8—沙坪坝;9—自流井;10—相国寺;11—卧龙
控制。1960年以后,便将井位布置在背斜构造高点及 河;12—双龙;13—福成寨;14—建南;15—龙洞坪;16—石龙峡;
17—纳溪;18—二里场;19—螺观山;20—古佛坎;21—坛子坝;
长轴上,称为“一占一沿”,后改为“一占三沿”(即占
22—威远;23—铜锣峡;24—云锦向斜;25—桐梓园;26—塘河;
高点、沿长轴、沿扭曲、沿断层)的布井原则[2]
,勘探 27—东溪;28—老翁场;29—付家庙;30—河包场;31—鹿角场;
成功率大增,获得不少气田。经过进一步细致的综合研 32—关圣场;33—况场向斜;34—得胜向斜;35—磨溪;36—龙女
寺;37—南充;38—广安;39—广安北;40—高石梯;41—平安店;
究后,发现控制高产的因素与张裂缝的发育程度密切
42—柏梓场;43—涞滩场;44—老关庙;45—射箭河;46—矿山梁;
相关,于是将布井原则发展为“三占三沿”(即占高点、 47—九龙山;48—周公山;49—大兴西;50—汉王场
作者简介:陈宗清,男,高级工程师,1954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