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课件资料.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惊厥(抽风) 幼儿惊厥的表现通常是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凝视,呼吸细弱且不规则,口唇青紫,四肢和单侧或双侧面部抽动,持续的时间可由1~2分钟到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不等。幼儿惊厥后,成人千万不可惊惶失措,不可大声呼叫或用力摇晃、拍打幼儿。 主要急救措施: (1)让病儿侧卧,便于及时排出分泌物,防止异物入气管。同时,松开衣领、裤带,保持血液循环的畅通。 (2)不要紧搂幼儿,可轻按幼儿抽动的上下肢,避免幼儿从床上摔下。 (3)将毛巾或手绢拧成麻花状放于上下牙之间,以免幼儿咬伤舌头。但如果病儿牙关紧闭,无法塞入毛巾,不可硬撬。 (4)随时擦去痰涕。 (5)用针刺或重压人中穴,即唇沟的上三分之一处。 注意:在急救处理的同时,应做好去医院的准备工作。当婴幼儿发烧时,切忌包裹过严过厚,否则会使体温持续上升,导致惊厥。 我们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因而发生意外伤害的机率较大。虽然意外伤害是一种突发事件,但它还是有他的发生原因,有发展规律,通过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2016.5 幼儿园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 幼儿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 幼儿运动机能不完善 幼儿对危险因素缺乏认识 幼儿好奇、好动、活泼、易冲动 集体环境中,幼儿人数较多、教师、保育员人数较少,也容易引起事故的发生 思考: 幼儿园里会出现哪些 常见的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一)——跌倒碰撞 意外伤害(二)——鼻出血 意外伤害(三)——咬 伤 意外伤害(四)——异 物 幼儿常见小外伤的处理 扎刺的处理 先将伤口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来,不应有残留,并挤出淤血,随后再用酒精消毒伤口。如果刺扎在了指甲里或难以拔除,应送医院处理。 跌倒蹭破皮肤的处理 蹭破皮肤后应先观察幼儿伤口的深浅,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如果伤口较深有出血,应该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并用酒精消毒伤口,处理后无需包扎。若伤势较严重,需去医院治疗。 挤伤的处理 若无破损,可用水冲洗,进行冷敷,以便减轻痛苦;疼痛难忍时,可将受伤的手指高举过心脏,缓解痛苦。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 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划伤与切伤的处理 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碘伏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应先用清水清理伤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进行包扎。 冲、拨、消(针)、包 消毒液的选择 鼻出血 鼻出血 鼻出血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常见的现象。 看看这样的处理方法对吗? 将孩子的头向后仰, 然后不停地拍击他们的额头。 止鼻血时需注意: (1)首先让患儿坐下,保持安静至少30分钟,安慰幼儿不要紧张,用口呼吸,头略低。 (2)捏住鼻翼5--10分钟,同时用湿毛巾冷敷鼻部和前额。 (3)若出血较多或无法止血或幼儿经常出鼻血,应去医院诊治。 记得提醒孩子不能擤鼻子,以防止再次出血。 常见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 意外伤害——异 物: 鼻腔异物 咽部 耳部异物 气管异物 这种情况是指小朋友自身或同伴将异物 (纸条、纸巾、弹珠、还有些细小的东西) 将其放到鼻子、耳朵、嘴巴等部位,从而引发的危险 异物 鼻腔异物 (1)深吸一口气,用手堵住无异物的一侧鼻子,用力擤鼻,异物即可排除。 (2)若异物未取出,切不可擅自用镊子夹取圆形异物,否则会将异物捅向鼻子深处,甚至落入气管,危及生命。发现鼻腔异物应马上去医院处理。 咽部异物 咽部异物以鱼刺、骨头渣、瓜子壳、枣核等较为多见。咽部异物最好用镊子取出,切不可采用大口吞饭的方法,否则会使异物越扎越深,出现危险。若无法取出, 应立即上医院处理。 耳部异物 外耳道异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生物异物,如幼儿玩耍时塞入的小石块、纽扣、豆类等;另一种是生物异物,如小昆虫等。 幼儿外耳道异物属非生物异物和水时,可用倾斜头、单腿跳跃的动作,将物品跳出。若无效,应上医院处理。切不可用小棍捅、用镊子夹,否则易损伤幼儿外耳道及鼓膜。 若外耳道异物为小昆虫,可用强光接近幼儿的外耳道,或吹入香烟的烟雾将小虫引出来。若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