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工艺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二章 煤化工污染及防治;;; 1.1煤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世界能源消耗近十年增长速度;世界能源消耗的燃料份额;中国能源消费与世界相比的特殊性: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煤炭占绝对地位;2017年中国初级能源消费量达到31.32亿吨油当量,占全球初级能源消费量的23.2%,比第二位美国(占比16.5%)高出6.7%。
2006-2016十年间中国的能源消费平均增长率(4.4%)远高于全球的能源消费平均增长率(1.7%)。
2017年,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占世界50.7%,达18.93亿吨油当量(其中进口比例7.68%);石油消费量占世界13.2%(世界第二),达6.08亿吨(其中进口比例68.5%);天然气消费量占世界6.6%(世界第三),达2404亿立方米(其中进口比例46.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煤和用煤的国家。在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炼铁遗址中,已发现用煤及煤饼炼铁的痕迹。明朝(1386~1663年)已对煤的外形、性质、分类、产地、用途等作了精辟的分析和论述。
世界范围内,煤化工的发展是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之后。生产机器对钢铁的需求促进了炼焦化学工业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建成有化学产品回收的炼焦化学厂。中国是在1925年在石家庄建成第一座炼焦化学厂。
1792年William Murdock发明煤气照明后,1810年英国国会立法,组成法定的公司给伦敦供应煤气,导致开始建立煤气制造工业。
1920-1930年间,煤的低温干馏发展很快,所得半焦用作民用无烟燃料,低温干馏焦油进一步加氢生产液体燃料。1934年中国在上海建成立式炉和增热水煤气炉的煤气厂,生产城市煤气。;1913年以后是世界煤化工发展的鼎盛时期,德国的伯吉乌斯(Bergius)发明煤的直接高压加氢液化,1927年在德国Leuna建厂,规模10万t/a,荣获193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23年德国的费舍尔(Fishcher)和特洛勃(Tropsch)发现CO和H2在固体催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不同链长(C1~C25)的烃类和含氧化合物,1936年在鲁尔化学公司实现工业化, F-T合成由此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用加氢液化和F-T合成等煤化工方法生产液体燃料达到每年四百多万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中东及世界各地廉价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开发与应用,石油化工和高分子化工迅猛发展,除了煤焦化工业外,煤化工的研究和发展几乎停滞不前,煤在世界能源构成中的比例由65~70%降至25~27%。;从2002年开始,中国利用自有技术陆续建设投产了三套费托合成工业化示范装置(16-18万吨/年),一套煤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装置,数套煤经甲醇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装置等,拉开了现代煤化工建设的大幕。
截至2016年,我国已投运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共30多个,总投资近3000亿元,包括:4个煤制油项目,合计产能5.56×106 t /a;3条煤制天然气生产线,合计建成产能3.105×109 Nm3/a;6个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烯烃产能合计3.46×106 t /a(不含其它来源甲醇制烯烃产能);12个煤气化经草酸酯路线制取乙二醇项目,产能合计2.12×106 t /a。
项目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宁夏、新疆、山西等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初步形成了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新疆伊犁等大型现代煤化工基地,使煤化工产品发展成为石油化工产品的有益补充,加强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化工产品安全。;;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
在中国的学科分类中,把消耗煤炭最多的燃煤锅炉蒸汽发电及供热归于热能工程学科。
在中国,煤化工所利用的煤炭量大约占到煤炭总消费量的不到20%,而其中15%左右是用于焦化工业。从煤加工过程看,煤化工包括煤的干馏生产固体产品(包括高温炼焦和低温干馏生产半焦)、气化、液化以及生产各种化学品等。;;为什么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很高?今后如何发展?
煤化工的范畴包括那些内容?你具体了解其中的哪一部分内容?结合上网查询详细了解并给别人讲述。
为何现代煤化工技术在中国得到大力的发展?
思考一下煤炭消费比例高会给中国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