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四中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精品资源:专题9:动量守恒定律与原子物理(学生版)+Word版含答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动量守恒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动量定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题型灵活性强,难度较大,能力要求高,物理情景多变,多次出现在两个守恒定律交汇的综合题中。在原子物理这一部分内容中,主要考查光电效应,原子结构原子核与核能。虽然对光电效应、原子结构原子核与核能的考查频率比较高,但是在复习的过程中,原子的能级和跃迁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高频考点: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光电效应、原子的能级和跃迁、原子结构原子核与核能。考点一、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例 (2017·全国Ⅲ卷T20)(多选)一质量为2 kg的物块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 )A.t=1 s时物块的速率为1 m/sB.t=2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4 kg·m/sC.t=3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5 kg·m/sD.t=4 s时物块的速度为零【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动量定理。求变力的冲量是动量定理应用的重点,也是难点。F–t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冲量。【解题步骤】方法一:根据F-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为合外力F的冲量,可知在0~1 s、0~2 s、0~3 s、0~4 s内合外力冲量分别为2 N·s、4 N·s、3 N·s、2 N·s,应用动量定理I=mΔv可知物块在1 s、2 s、3 s、4 s末的速率分别为1 m/s、2 m/s、1.5 m/s、1 m/s,物块在这些时刻的动量大小分别为2 kg·m/s、4 kg·m/s、3 kg·m/s、2 kg·m/s,则A、B正确,C、D错误。方法二:前2 s内物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 m/s2=1 m/s2,t=1 s时物块的速率v1=a1t1=1 m/s,A正确;t=2 s时物块的速率v2=a1t2=2 m/s,动量大小为p2=mv2=4 kg·m/s,B正确;物块在2~4 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2==0.5 m/s2,t=3 s时物块的速率v3=v2-a2t3=(2-0.5×1)m/s=1.5 m/s,动量大小为p3=mv3=3 kg·m/s,C错误;t=4 s时物块的速率v4=v2-a2t4=(2-0.5×2)m/s=1 m/s,D错误。【参考答案】AB【技能提升】1.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2.应用动量定理的注意事项(1)一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能解决的问题,用动量定理也能解决,如果题目不涉及加速度和位移,用动量定理求解更简捷。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也适用于变力。这种情况下,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2)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公式中的F是物体或系统所受的合力。【变式训练】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考点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例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4.0 kg的平板车,车的上表面有一段长L=1.5 m的粗糙水平轨道,水平轨道左侧连一半径R=0.25 m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在点O′处相切。现将一质量m=1.0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平板车的右端以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滑上平板车,小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小物块恰能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A。取g=10 m/s2,求:(1)小物块滑上平板车的初速度v0的大小;(2)小物块与车最终相对静止时,它距点O′的距离。【审题立意】本题是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问题。平板车和小滑块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求解;从小滑块滑上平板车到二者相对静止的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列式,由能量守恒求解。【解题步骤】(1)平板车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设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A时,二者的共同速度为v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1 ①由动能定理得:-mgR-μmgL=(M+m)v12-mv02 ②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解得:v0=5 m/s。 ③(2)设小物块最终与车相对静止时,二者的共同速度为v2,从小物块滑上平板车,到二者相对静止的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2 ④设小物块与车最终相对静止时,它距O′点的距离为x,由动能定理得:-μmg(L+x)=(M+m)v22-mv02 ⑤联立③④⑤并代入数据解得:x=0.5 mL,符合题意。【参考答案】(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