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方法一图解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方法一 图解法
3.提分狂练
1.北京时间2013年9月28日15时34分,巴基斯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为北纬27.3°,东经65.6°。地震发生时震中的区时是( )
A.2013年9月28日10时34分
B.2013年9月28日11时34分
C.2013年9月28日12时34分
D.2013年9月28日13时34分
解析 地震发生时间是北京时间2013年9月28日15时34分,震中的经度为65.6°E,属于东四区。解答此题,可将文字转化为以下简略数轴图,可确定东四区位于东八区西面,时差为4小时,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计算,震中区时应为北京时间减去4小时。
答案 B
2.2013年6月13~25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先向北后向南移
C.南半球,向北移
D.南半球,先向南后向北移
解析 解答此题,可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规律转化为以下轨迹图;据题干可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期间为6月13~25日,其间有夏至日(6月22日),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移动方向是先向北,后向南。
答案 B
下图中O为南极点,MA为晨昏线,M为晨昏线与纬线(70°)相切的点,且在经线OB上,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的范围。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A是昏线
B.M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180°
C.太阳直射30°E
D.太阳直射23.5°S
4.由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
A.A点的地转偏向力大于M点
B.O点此时正值观察极光的好时机
C.该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D.该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
解析 解答时,如果把局部图补充完整,恢复其整体——半球光照图,试题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补充完整后得到的光照图如下所示:
第3题,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日期分界线为0时经线与180°经线,从而可知M点所在经线为0时经线,OC为180°经线,则OB为150°W,太阳直射30°E;又因为OB为0时经线,故70°S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MA为晨线,太阳直射20°S。第4题,纬度越低,地转偏向力越小;此时,O点正值极昼期,不能观察到极光现象;此时太阳直射20°S,根据图示信息,不能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该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
答案 3.C 4.D
下图中,三条等值线的数值关系为abc。读图,回答5~7题。
5.若三条等值线为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则甲处吹( )
A.偏西风 B.偏东风 C.南风 D.东北风
6.若三条等值线为等高线,MN处不可能是( )
A.集水线 B.分水线 C.山谷 D.小河
7.若三条等值线为表层海水等温线,MN处的洋流可能是(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巴西暖流
D.秘鲁寒流
解析 第5题,作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如图中虚线箭头),然后再使其向右偏转,即为甲处的风向(图中实线箭头)。
第6题,MN为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可能为集水线,有小河发育,不可能是分水线。第7题,根据等温线数值关系可以判断该海域位于北半球;因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所以MN处洋流为寒流;结合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可知,该洋流可能位于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也可能位于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
答案 5.A 6.B 7.A
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时的一根完整的晨线或昏线,读图回答8~9题。
8.甲地经度为( )
A.20°W B.0° C.20°E D.50°E
9.此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
A.70° B.50° C.30° D.10°
解析 第8题,“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一根完整的晨线或昏线”说明甲、乙两点分别是晨线或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且甲、乙两点中心对称,进一步推出甲点坐标为(70°N,20°W),乙点坐标为(70°S,160°E)。这时,可以绘制出图1、图2,图2中丙点不符合题目条件,舍去。
第9题,由上题解析可知,直射点坐标为(20°S,20°W),故丙地(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
答案 8.A 9.C
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于2013年5月18日12时隆重开园,本届国际园林博览会为期6个月。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据此回答10~11题。
10.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开园时,与P点位于同一时区的地点是( )
A.开普敦(18°32′E) B.神户(135°E)
C.马尼拉(121°E) D.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