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地层岩性及组合特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济阳坳陷地层层序及岩性组合特征
界 系 统 组(阶) 段
厚度(米) 岩 性 组 合 特 征 新
生
界
Kz 第四系 全更新统 平原组
Qp 210-430 土黄色粘土和流砂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上
第
三
系 上
中
新
统 明化镇组
Nm 600-1100 浅红色、棕黄色泥岩为主,上部夹较多砂岩,向下砂岩减少。泥岩颜色变深变紫,并出现石膏与灰质团块,部分地区有气层。 馆陶组
Ng 260-900 棕红、灰绿色泥岩与浅灰、灰白色砂岩互层。下部砂岩发育组成一个由上向下由细变粗的正旋回。是本区的主要含油层系。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东营组
Ed 100-900
棕红、紫红、灰绿色泥岩与灰白色砂岩不等厚互层。组成三个小的正旋回。 下
第
三
系 渐
新
统 沙
河
街
组
Es 沙一段
100-400 灰色泥岩为主,上部夹砂岩,中、下部夹薄层灰岩、生物灰岩、针孔状灰岩、白云岩。有区域标准层生物灰岩和地区性标志层豆状砂岩、针孔状灰岩、白云岩。是本区的油(气)源层系之一。 沙二段
100-600 上部泥岩红色砂岩,较粗构成红粗段。向下泥岩渐变成灰绿、绿灰色,出现碳质页岩、油页岩等特殊岩性,砂岩也变细。有灰质页岩集中段标志层。是本区的主要含油层系。 沙三段
100-1500 上部: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砂岩不等厚互层,有鼓包泥岩、紫斑泥岩、含螺砂岩标志层。
中部:灰色、褐灰色泥岩为主,夹三组变化较大的透镜体砂岩—所谓上、中、下高压油层。是本区的主要含油层系。
下部:褐灰色泥岩、灰质泥岩与褐色、黑褐色油页岩互层。是本区的主要油(气)源层系。有区域标准油页岩集中段。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沙四段
350-1400 上部:褐灰色灰质泥岩,劣质油页岩夹薄层灰岩及泥岩。局部地区见块状砂岩和礁灰岩。
中部:灰色、褐灰色泥岩,灰质页岩夹砂岩、碎屑灰岩、鲕状灰岩等。
下部:蓝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白云岩,砂岩,泥岩中出现石膏。有蓝灰色泥岩标志层。是本区的生油层系,也是含油层系之一。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始
新
统 孔
店
组 孔一段
100-900 上部:红泥岩段。在东营中央隆起带为一套膏岩层。
下部:红泥岩、红砂岩互层。潍北红砂岩发育,是主要的含油层系。 孔二段
50-650 灰色泥岩为主夹砂岩。顶部夹碳质页岩、泥灰岩,有碳质页岩密集段标志层。是本区的油(气)源层系之一。 孔三段
150-270 灰色、浅紫红色玄武岩为主夹砂、泥岩。与中生界呈不整合接触。 中
生
界
Mz 白
垩
系
K 下
白
垩
统 青山组 150-600 为一套颜色比较杂的火山喷出岩系和火山碎屑岩系。主要有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等。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侏
罗
系
J 中
侏
罗
统 三台组 300-600
为一套红而粗的砂砾岩与泥岩互层。砂岩以杂色砾岩为主,向下粒度变细,泥岩颜色向下变绿。 下
侏
罗
统 坊子组 300-850 为一套含煤层系。主要为灰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夹煤层与炭质泥岩。中生界地层中砂岩均含有火山喷出岩岩块,以此为标志和上古生界地层相区别。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界 系 统 组(阶) 段
厚度(米) 岩 性 组 合 特 征 上
古
生
界 二
迭
系
P 上
二
迭
统 上
石
盒
子
组 奎山段
68 为一套红色砂泥岩沉积,夹有少量灰色泥岩。顶部奎山石英砂岩是进入二迭系的重要标志层。 万山段
107 为一套泥岩为主夹砂岩的砂泥岩剖面。泥岩以红色为主。顶部有铝土矿,是控制进入二迭系的重要标志之一。 下
二
迭
统 下
石
盒
子
组 160
中上部为一套以黄绿色为特征的砂泥岩沉积,向下颜色变绿变灰,并出现碳质泥岩与薄油层。 山
西
组 58
灰色砂泥岩互层,夹三至四组煤层。是华北地区主要含煤层系之一。 石
炭
系
C 上
石
炭
统 太
原
组 140
为一套海陆交互的砂泥岩沉积。特点是以海相灰岩与泥岩为主夹有多组煤层。灰岩含丰富的海相化石。希瓦格鲕是本组的标准化石。 中
石
炭
统 本
溪
组 54
为一套砂泥岩与灰岩互层。夹煤层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灰岩含丰富的海相化石,是区域地层对比划分的标准层(含假史塔夫鲕等)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下
古
生
界
Pz 奥
陶
系
O 中
奥
陶
统 八
陡
组 61-190 上部为灰色灰岩夹泥质白云岩、泥灰岩。中部以灰色白云岩为主,底部为角砾状泥灰岩、泥质白云岩。顶部被风化、溶蚀,溶洞发育,为古潜山储集层。是本区含油层系之一。 上
马
家
沟
组 50-290
灰色、深灰色灰岩为主。有碎屑灰岩、生物灰岩、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