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石榴 郭沫若 教学课件.ppt

发布:2017-11-29约1.04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 石榴 郭沫若 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积累重要词语(2)积累 重要句子 可以是含义深刻的,可以是生动形象的,可以是幽 默风趣的,可以是富于哲理的。 (3)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 __石榴 __石榴 __石榴 爱 画 赞 问题探究: 1、找出课文中描写石榴的 枝干、叶片、花、果实的 语句。 2、其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这种感情? 喜爱之情; 最可爱 3、课文用了什么写法? 托物言志:赞美石榴,实质上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4、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开头:对比 ; 衬托石榴的不同寻常的品格。 结尾:妙趣横生,引人遐想。 5、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用“红玛瑙琢成······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插上了花”的“花瓶儿”比喻后期的形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的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42年10月31日。郭沫若先生于1937年抗战爆发后秘密回国,主持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积极从事抗日文艺运动。1941年至1942年, 是中国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日军在“扫荡”中一次使用兵力在千人以上到万人的达132次,万人以上至7万人的达27次。在同一地区有时反复“扫荡”达三四个月之久,并且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国民党也用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但是,困难并没有吓倒共产党人。在战争中,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斗争方法,打得日军和伪军心惊胆战,防不胜防。 “它(白杨树)……,但是它……。这样……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它…………,…………的石榴, 宛然象征了…………” 认真阅读课文,联系时代背景,你能模仿以上文字写一段话(五十字左右) 优美的散文,往往值得我们细心的品读, 请你找出你所喜欢的语段,有感情的朗读。(注意重音、情感的把握) 总结 本文通过对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我们民族美好情操的颂扬和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