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CriminalProceduralLaw
学分:4
学时: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践0学时
先修课程:刑法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
授课对象:法学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商学院
修读学期:第4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刑事诉讼法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刑事诉讼法》主要研究有关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掌握刑事诉讼各阶段的程序规定,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监察机关)及律师等刑事诉讼主体进行刑事诉讼的实践经验。
课程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准确地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掌握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规则;熟练掌握刑事诉讼法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重要条文。
课程目标2:专业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了解刑事案件在公、检、法各机关的处理流程,能够运用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与诉讼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具有解决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等部门法中相关问题的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3:综合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基本理念,领会刑事诉讼程序在打击犯罪、保障人权方面的重要意义,培养刑事诉讼相关法律职业所应具有的法治思想和专业素养。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2-1.系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政策,以理解法律专业问题。
课程目标2
H
指标点3-1.能熟练撰写各种法律文书,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诉讼、非诉等具体法律实务的需要。
课程目标2、3
H
指标点3-2.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工作沟通、合作能力,以适用诉讼、谈判等具体工作的需要。
课程目标2、3
H
指标点4-1.能综合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以做好有效的预防、应对措施。
课程目标3
M
指标点4-2.能综合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聚焦存在的实际法律问题,以提出灵活有效的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3
M
指标点5-2.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应对重大、疑难、复杂的法律问题。
课程目标3
M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刑事诉讼法绪论
掌握刑事诉讼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念。
2
讲授
课程目标1
2
马克思、恩格斯的刑事诉讼观
培养、树立程序公正意识。
2
讲授
课程目标1
3
刑事诉讼构造与刑事诉讼主体
掌握刑事诉讼构造的类型和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
4
讲授
课程目标1
4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掌握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2
讲授
课程目标1
5
管辖制度
掌握管辖的概念,确定管辖的原则,立案管辖,审判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
2
讲授与案例分析
课程目标2
6
回避制度
掌握回避的概念、回避的适用对象和理由、回避的种类和程序。
2
讲授与案例分析
课程目标2
7
辩护与代理制度
掌握辩护制度和代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4
讲授与案例分析
课程目标2、3
8
证据与证明
掌握刑事证据的概念、种类、基本属性及证据原则、刑事证据的种类、刑事证据的分类、刑事证据规则、刑事诉讼证明。
6
讲授与案例分析
课程目标1、2、3
9
强制措施
掌握我国刑事诉讼中五种强制措施的概念及适用条件。
4
讲授与案例分析
课程目标2、3
10
附带民事诉讼
理解、掌握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内容。
2
讲授
课程目标1、2
11
期间与送达
掌握我国刑事诉讼中期间的计算和送达的方式。
2
讲授
课程目标1
12
立案
掌握立案程序的主要内容。
2
讲授
课程目标1、2
13
侦查
理解、掌握我国刑事诉讼侦查程序的主要内容,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问题。
4
讲授与案例分析
课程目标2、3
14
审查起诉
掌握我国刑事诉讼起诉制度的主要内容。
2
讲授
课程目标1、2
15
第一审程序
掌握刑事审判原则、审级制度、审判组织和审判程序。
4
讲授与案例分析
课程目标2、3
16
第二审程序
掌握两级终审制及第二审程序的概念、提起和审判。
4
讲授
课程目标2、3
17
死刑复核程序
掌握死刑复核程序的主要内容,并能准确理解设立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意义。
2
讲授与案例分析
课程目标1、2、3
18
审判监督程序
理解、掌握审判监督程序的主要内容及设立该程序的法律意义。
2
讲授
课程目标2、3
19
执行
掌握我国刑事诉讼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与刑罚执行的变更。
2
讲授
课程目标2、3
20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掌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以及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