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的使用及注意事项.docx
留置针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一、留置针的使用步骤
穿刺部位选择:
通常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且易于固定的血管,如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等。
避免在关节、受伤或感染部位进行穿刺。
消毒规范:
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或酒精进行消毒,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8厘米。
穿刺与固定:
由专业护士或医生操作,将留置针刺入患者血管腔内后,拔出软管中间的针芯。
使用专用的敷贴妥善固定留置针,确保不易移动和脱落。
连接输液管道:
在需要静脉输液时,将输液的管道与留置针的软管尾端相连接。
封管操作:
输液完毕后,使用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封管液量要适中,推注速度不宜过快。
二、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穿刺部位的保护:
患者应避免在留置针所在的肢体进行过度或剧烈的活动,以免导致留置针移位、脱出或血管破裂。
穿刺部位不可长时间下垂,以免因重力影响造成留置针堵塞。
定期查看与消毒:
留置针使用后需要定期查看,避免输液过程中大量的输液器内回血。
每天应使用碘伏或其他消毒剂对留置针和皮肤的接口处进行消毒,以保持清洁并减少感染风险。
妥善固定与更换敷料:
留置针应妥善固定,避免外力牵拉而造成的脱落。
患者需注意不要随意揭开或弄湿敷料,以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如发现敷料潮湿、松动或污染,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更换。
注意留置时间:
留置针的使用时限一般为35天,最长不超过7296小时,以避免过长时间的留置引起静脉炎。
避免接触刺激性药物:
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可用于连续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万古霉素等,以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和外渗导致的组织坏死。
异常情况处理:
若穿刺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渗血、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如留置针部位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要考虑留置针是否脱落到了血管外面,并及时告知医生,必要时重新安置留置针。
留置针的使用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和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