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与配套设施设备基础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武汉****机械第三生产基地
立
式
连
铸
设
备
基
础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2008年3月5日
工程概况
立式连铸设备基础位于第三生产基地材料车间 eq \o\ac(○,7)~ eq \o\ac(○,9)/ eq \o\ac(○,B)~(1/C)区域,结构平面长12m,宽8.8m。整个基础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区12m长,5m宽,底板底标高-2.3m,顶标高为+0.84m;水泵井长12m,宽4m,底板底标高-8.6m,顶标高为+0.00m。其中设备区(-2.3m区域) eq \o\ac(○,C)/ eq \o\ac(○,8)除设有一结构承重柱,承台顶标高与设备基础底板顶标高相同,底板上部至-0.55m为钢筋砼框架柱,伸出基础顶板部分为钢结构承重柱。整个设备基础砼标号为C25,抗渗等级S8,并掺入外加济WG-CMA,掺量8%。水泵井、设备区均含有专用设备基础如工频炉台等,并设有预留孔。
设备基础所在地域岩土概况:约地下4.7m深度区域为 eq \o\ac(○,1)2层土-回填土,约地下4.7~5.7m为 eq \o\ac(○,2)层土-粉质粘土,地下5.7m以下为粉砂层,本基础持力层为 eq \o\ac(○,2)粉砂层。
2.工程特点
该设备基础水泵井部分占地面积仅48m2,实际施工开挖深度约8.8m,结构底板设有专用基础且内部钢筋锚入底板;-4m位置设有结构楼板。专用设备基础需与底板一次浇筑成型,整个结构需分三次浇筑成型,所处地势较深地下水较多、不能一次成型且其间吊模工程量及模板加固较困难,预留孔洞及定位较多要求精度较高。结构无外防水。
3.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3.1土方开挖
1)由于设备基础所在区域回填土层厚度为4.7m,下部为粉质砂层该土层稳定性较好,故本工程采取分两层开挖方法进行;选用反铲挖土机(斗容1.0m3)挖土,人工清槽,自卸汽车运输;
2)基坑开挖流程:测量放线→第一层开挖→修坡→修水沟排降水→二次放线→第二层开挖→修坡→修水沟→清理机槽。
3)基坑开挖,先进行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长度,按放线分块挖土。本工程基坑按垫层外800mm预留操作面,考虑厂房空间及周边墩基稳定性不受影响以1:0.5放坡机械开挖。
4) 机械开挖基坑,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0mm由人工挖掘修整。
5) 基坑开挖时,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
6)第一层土方由水泵井处开挖,首先挖至设备区成型基槽标高,然后退挖至设备区后,在边线端部设置4m宽斜坡道供机械车辆行走,第二层土方仍由水泵井上方开挖,沿控制边线及标高留置水泵井中间操作平台后,直接挖至水泵井基槽成型标高,基坑开挖示意图
3.2土方开挖质量要求
1) 土方开挖前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
2)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
3) 标高控制:基坑槽底标高允许偏差-50mm。
4)基坑成型后深基坑边坡5m范围内不得行走重型运输车辆及堆放材料,以防边坡失稳塌方。
平面尺寸控制:基坑长宽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允许偏差+200mm或-50mm。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0mm。
4.钢筋工程
4.1 钢筋保护层要求:
地下部分结构的钢筋保护层为40mm且≥d;
4.2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进场→钢筋试验→钢筋翻样→钢筋加工→钢筋吊运→钢筋连接→钢筋绑扎→钢筋检查→钢筋验收
4.3 钢筋加工
钢筋翻样及成型
根据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现场钢筋翻样,经技术负责人对钢筋翻样料单审核批准后进行钢筋加工制作。本工程结构配筋多而复杂,在翻样时综合考虑墙、柱、梁、板相互关系,按照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确定钢筋相互穿插避让关系,做到在准确理解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执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作业。
班组严格按配料单制作,制作好后,按规格、型号进行分类堆放,并挂牌标记;堆放钢筋垫设150mm厚木方。
4.4 钢筋安装
1 钢筋的连接:
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本工程的钢筋直径d≤25mm连接方式不限。
焊接钢筋时,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先做试件,确认操作方法,焊接参数,试件都合格后再正式操作,已焊接的接头逐根进行目测自检合格后,再按规范的比例,抽检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操作。
3)板内通长钢筋的搭接要求:地下室底板板底、板面钢筋均在支座搭接,同一截面内钢筋的接头数量不得大于25%。其他楼板板面钢筋在跨中搭接,板底钢筋在支座处搭接。现浇双向板:短跨方向下部钢筋放在下排,上部钢筋放在上排;长跨方向下部钢筋放在上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