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硫酸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pdf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硫酸作为基础的危险化学品,应用领域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同时也产生大量的
废硫酸。据中国硫酸工业协会初步统计,我国每年废酸产生量超过1亿吨,其中超过7000
万吨是废硫酸。随着工业用酸量的增长,未来我国废酸产生量还将进一步增长。有机废硫酸
是废酸中重金属、苯系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较高、处理难度较大、环境风险较高的一
类,其利用处置已经成为相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目前,废硫酸的处理方式包括:高温
裂解、浓缩再生、中和处置等资源化利用成各种硫酸盐产品。然而,无论哪一种处理方式,
在利用处置过程都存在着较大的环境风险。有机废硫酸所含的污染物可能在利用处置过程中
通过大气或者水进入环境,也可能进入综合利用产品中。目前,我国尚无有机废硫酸处理过
程污染控制专用标准,有机废硫酸在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过程中的污染控制以及有机废
硫酸利用处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管理、
清洁生产审核等都缺乏针对性的技术指导。
根据中国硫酸工业协会“关于《废酸制备水处理剂技术要求聚合硫酸铁》等3项团体
标准正式立项的通知”(中硫协(2021)4号)的要求,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
中富瑞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负责《有机废硫酸利用处置污
染控制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并由中国硫酸工业协会归口。
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2.1控制废酸环境污染,保障土壤和水环境安全
废酸产生量大,难处理,综合利用产品价值低,这些特点都在客观上增大了有机废酸处
理处置工作的难度。频发的废酸非法倾倒事件,极大的威胁着水环境和土壤环境安全,已成
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同时我国又是硫资源的匮乏国,需大量进口硫磺,提高废
酸(尤其是废硫酸)的资源化利用效率,不仅可以保护环境,也可以加强我国的硫资源保障
力度。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废硫酸利用处置的管控。
2.2完善危险废物治理体系,提高环境风险控制能力
目前,国家正在完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其中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的标准规范缺口
较大。废酸是危险废物中最常见、产生量最大、杂质种类较复杂、管控难度较大的一类。产
生废酸的行业多属于传统行业,对于废酸的处理处置有很多的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将这些
行业的成熟技术和工艺编制成技术规范,不仅可以指导相关企业进行环境无害化的利用处置
废酸,而且可以极大的完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体系,有利于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明确相关
1
管理要求,对于提高废酸的管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标准编制主要工作过程
2021年2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中富瑞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鲁
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成立编制工作组。
2021年2月-2021年3月,编制工作组组织行业内专家赴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等省
份大型有机废硫酸产生企业和利用处置企业开展现场调研,并召开多次专题研讨会和专家咨
询会,讨论分析有机废硫酸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要求。
2021年4月,编制工作组在前期中国硫酸工业协会委托项目等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我国有机废硫酸产生现状、所含杂质种类及其污染特性、利用处置技术现状等,
形成《有机废硫酸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建议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1标准编制原则
标准的编制遵循“规范性、一致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
注重标准可操作性。
1)规范性
本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
构和起草规则》、GB/T20001.10—2015《标准编写规则第10部分:产品标准》及相关法规
的要求进行编写和表述。
2)一致性
尽量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保持一致,对DSD酸生产再生硫酸的技术指
标和要求作出相应的规定。
3)适用性
制定的再生硫酸产品的技术指标,应满足下游树脂砂的生产要求,得到再生硫酸用户的
认可,并且不与其它相同应用的硫酸标准发生冲突,同时最大程度地利用再生硫酸,使资源
利用最大化。
4)可操作性
标准编制标准既要充分考虑到本行业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