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pdf

发布:2024-10-11约4.2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从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探讨中

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评价量表

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评价是重要环节,也是难点。传统的中学物

理课堂教学的主要观念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中学物理课堂教

学评价的着眼点也理所当然地主要关注作为教学客体的物理知识,而很

少关注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发展。这种将认知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

点和归宿,导致物理课堂教学的刻板化,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知识的

有效传递,而不愿也不想多花时间去考虑学生的人格、态度、情感、价

值观等方而的发展。[1]显然,这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将严重阻碍新课程

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那么,“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1、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是人们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以新课程评价观为指导,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下列一些原

则。

1.1发展性原则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评价”提出:“改变课

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

的发展”,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因此,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首先坚持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注重教学过程、强调参与与互动、提倡

主体多元、关注个体差异等特征、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发展,

而不在于选择与判断对错。通过评价使教师充分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

念,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向新课程的要求靠拢,不断调控教学过程并

使之优化以提高教学水平,帮助教师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最终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发展性原则,就是反对静态的、功利的课堂教学评价。反对通

过评价单纯给教师评优评差或评分定级,反对用单一、刻板的标准去衡

量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否则,就会束缚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调节、

教育功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3]

1.2导向性原则

教学评价实质上是对教学的调控性手段,起到引导教学方向的作用。

[4]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体现“当前教学改

革的目标要求,体现现代教学观。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教师摒弃以教

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为学

服务的现代教学观;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活动、交往和情

感体验,更加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引导教师自我反思,以调

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更优化。

1.3科学性原则

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以现代教学理论

为基础,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

的基本原理,要符合中学物理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要从中学物理课

堂教学和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客观实际出发,切忌主观随意,以确保指标体

系的科学性。如果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能遵循科学性原则,那么制定出的

评价指标体系就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评价体系才能

发挥出应有的作用。[1]

1.4全面性原则

课堂教学不仅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

进行评价。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实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从

而促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仅对认知目标进行评价,还要重

视对情感目标的评价。好课的标准不仅局限于学生获得知识,更应重视

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3]

1.5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本身总是处于不断生成、不断变化之中,会出现

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教学的预设与最终的呈现形式往往是

有区别的。教学又是有个性的,它深深地烙上授课教师的个人风格。在

课堂教学评价中,既要体现物理课程一般特征,又要鼓励教师的创新,提倡

个性化教学。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应

是封闭的,应具有开放性,给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留有一定的发挥个人

特点的空间。

2、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中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运用理论演

绎法得出的。理论演绎法,即从一堂好课的标准出发,逐步分解形成二级

指标和三级指标,最终形成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从建构主义认知

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遵循构建课堂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