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九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大学生的自杀与危机干预 生命的意义 我在这路上一直朝前走,见到前人探索的痕迹,路过未曾见过的风景,世界远比想象的更加广阔,深邃,美丽,神秘,让我着迷感动,时常忘了出发时的疑惑。再回头看,世界已在身后,不知何时,探索的路带领我从那里面走了出来,成为独立的自己,不再是它微不足道的附属品,我欣赏美丽世界的同时,它的美丽也由于我的赞叹多了一分价值。不必再问世界赋予了我的生命怎样的意义,我在想要如何同世界相处,赋予自己生命的意义 思考 你如何看待自己生命的意义? 第一节 大学生的自杀状况与危害 自杀的定义:是指主体自主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自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精神病人和有人格障碍的人,在病理性激情、幻觉和妄想状态下都可出现自杀行为。 据卫生部统计资料,自杀是全中国人群第五位死因,自杀率为23/10万,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是15至34岁青少年人群的第一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我国高校自杀率则为20/10万。 自杀的危害 自杀不仅伤害本人,还至少对与其有关的6个人在心理上产生巨大冲击。 自杀对人类的杀伤力以及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危害,不亚于一场瘟疫和战争。 自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问题之一。 自杀的一般心理过程 原因一 生物因素 遗传素质 机体损伤 精神异常 严重疾病 统计表明自杀者在自杀前有精神症及情绪异常的发生率为:紧张75%,情绪抑郁75%,失望61%,易激怒55%,担忧45%,注意力涣散43%。 WHO的研究表明,1088名企图自杀者.抑郁性反应者占39%,病态人格占14%,精神分裂症占4.9%,狂躁性抑郁症占4.3%,癫痫性脑损伤占4.4%,其他精神病患占6.6%。 原因二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在自杀中起重要的作用 社会变化的不适应 各种压力的催化 人际关系紧张 恋爱受挫 生活中的负性事件 小测验 1、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是匈牙利。( ) 2、在战争、革命、内战等大的动乱时期,自杀率会急剧增加,战争结束,恢复和平时,自杀必定减少。( ) 3、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既遂自杀男性占大多数,未遂自杀女性占大多数。( ) 4、挪威的自杀率高于瑞典和丹麦。( ) 5、在各种职业中医生的自杀率最高。( ) 原因三 心理因素 自杀的主要心理原因是认知的偏颇 实验:半杯水的启事 案例:心中的冰点 故事:老太太和两个儿子的故事 大学生自杀 日本对于“你曾想过死吗”?这一问题的调查发现,初中生24.5%,高中生34.5%作了肯定的回答。而某项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至今为止,你曾想过自杀吗”的回答,有75%的人回答有过。 2001年6月15日,广东省某学院学生邓XX因遭受自己认为无法承受的打击,跳楼身亡。 2001年3月19日,深圳某学院建工系学生赵XX因失恋跳楼身亡。 自杀的分类: 企图自杀 未遂自杀 成功自杀 防治一 心理健康教育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的认知方式 良好的生活方式 常用的心理卫生常识 防治二 友情互助及危机干预 自杀是心理危机状态的行为反应,大多数的自杀者,最终是从一种不可抗拒的心理危机或压力如绝望、恐惧、抑郁等情感导致自杀行为。 应激指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 事件或决定,包括以下三类: 危机干预 具体方式四种:电话危机干预、面对面帮助、家庭和社会干预、书信服务。 关键点: ①行为干预,要确保自杀者的生命安全。 ②心理辅导,要少讲多听,使自杀者得到充分的宣泄。 ③干预能否成功要看能否改变自杀者的认知,纠正错误思维,对干预者做出恰当的承诺。 防治三 早期发现自杀预兆,及时处理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动机形成阶段 二、矛盾冲突阶段 三、自杀平静阶段 自杀行为发展三阶段: 第二节 自杀的原因与分类 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抑郁与自杀有很强的相关性,几乎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杀企图,估计约一半以上的自杀者有明显的抑郁症候群或 严重的抑郁状态。 三种不同的认知方式 2001年7月10日,广州某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学生黎XX在家中自杀身亡,生前家庭压力和学习压力很大。 2001年9月17日凌晨,广州市海珠区某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一名刚入校两天的新生黄XX无法适应新环境,多次表示不习惯宿舍生活,连续失眠两天后从宿舍楼跳楼身亡。 2001年10月9日约凌晨1时,广州某高校99级化学系学生石某不顾同学和女友的劝阻,从海印桥上纵身投江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遇难的还有另外一位救他的大学朋友。经调查,石某先后谈了3个女朋友都不顺利,加上父亲又下岗,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