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食货志之编纂研究与校勘修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明史食货志之编纂研究与校勘修订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明史食货志之编纂研究与校勘修订 2
文2:论明史明史研究及点校本明史修订 12
一、明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之一 12
1. 疆域辽阔 13
2. 近三百年间政局大体稳定 13
3. 生产力有所提高 13
4.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14
5. 出现了与商品经济繁荣相适应的思潮 14
6. 对传统学术、科学技术知识进行了大总结 14
7. 航海活动空前发达 14
8. 世界上最大经济体,国力强盛 14
四、迎接明史研究的新局面,做好《明史》点校本修订工作 17
[1] 《皇明祖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20
[2] 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20
[3] 《明经世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2. 20
[6] 路工:《明代歌曲选》,北京:中华书局,1959. 21
[9]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 21
[10] 钱泳:《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 21
参考文摘引言: 21
原创性声明(模板) 22
文章致谢(模板) 22
正文
明史食货志之编纂研究与校勘修订
文1:明史食货志之编纂研究与校勘修订
作者简介:张明富,男,长江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明清史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明实录’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09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明清商人传记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ZDB035
《明史食货志》之草创者为清初史家潘耒。约在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之间,他从洪武至万历朝的实录中,抄出了有关食货的资料六十余本,作成了资料长编。此长编惜已不存。而后,王原草创了《明史食货志》之原稿。此原稿分上、下两篇,共十二卷。再后,王鸿绪《明史稿》之“食货志”承王原原稿之文而有所变动,殿本《明史食货志》又改动王鸿绪《明史稿》之“食货志”而成其文。《明史食货志》的资料来源除洪武至万历朝的各朝实录外,还有《大明会要》、《诸司职掌》、正德《明会典》、万历《明会典》、王圻《续文献通考》、张学颜《万历会计录》、毕自严《度支奏议》、席书《漕船志》及《漕运录》、方日乾《屯田事宜》、王宗沐《海运志》等。《明史食货志》共分六卷,先后记述了明代的户口、田制、赋役、漕运、仓库、盐法、茶法、钱钞、坑冶、商税、市舶、马市、上供采造、采造、柴炭、采木、珠池、织造、烧造、俸饷、会计等方方面面的制度及其演变,是全面了解明代社会经济状况的系统记载,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但由于该书成书历时半个世纪之久,中经多次改动删削,难免出现讹误之处。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其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国内外学者多有对其进行研究并进而加以校勘者,或改其文字之误,或校其史实之讹,或补其漏文,或删其衍字。较早对其全文进行注释并校误的为日本学者,执笔者包括山根幸夫、星斌夫、佐久间重男等八位著名明史专家,最后由和田清先生编在一起并撰写序言,以《明史食货志译注》为名,由东洋文库在1957年印刷发行,至1996年又发行了补订版。中国学者较早对其全文进行校注的为著名明史专家李洵教授,20世纪60年代初年粗成草稿,凡十余万字,此稿于“文革”中失去,至1977年重理此事,两易其稿,至1979年终成《明史食货志校注》一书,于1982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此外黄云眉先生于1980年至1982年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明史考证》(二)与(三)中,以及1980年至1981年梁方仲先生在《北京师院学报》所发表的四篇笺证《明史食货志》第一卷的文章中,也对《明史食货志》的许多失误进行了纠正。
2007年《明史》初校本修订工作主持人南炳文先生邀请笔者负责《明史食货志》校勘记的初稿起草任务。由于先师李洵先生对《明史食货志》曾作专门研究,笔者多年来亦以明代经济为主要研究方向,修订《明史》校勘记在学术上有战略意义,这一邀请使笔者甚为兴奋,一者有继承、发扬先师遗业之感,二者有因利就便之快,三者有机会千载难逢之思,于是当即接受邀请,安排妥了其他必要的工作任务,尽力投入了这项工作之中。根据《明史》修订工作的整体安排规定,在从事《明史食货志》修订草稿撰写中,笔者首先仔细阅读和研究了20世纪50―70年代撰写的初校本《明史食货志》的全部校勘记,认真体会了其以校史为主等编纂原则。此使笔者深深感到初校本校勘记的编撰诸原则,十分正确,符合实际,亦便于操作,从而提高了贯彻这些原则、与整个《明史》初校本修订工作保持一致的自觉性,坚定了信心。而后则开始了逐字阅读《明史食货志》原文,并参对清朝明史馆撰写的各种《明史食货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