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朱自清《背影》课件_图文.ppt

发布:2017-12-01约1.36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朱自清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朱自清(1898—1948)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1、读准加横线字的字音。 差使 交卸 狼藉 簌簌 踌躇 迂 奔丧 蹒跚 琐屑 举箸 赋闲 颓唐 chāi xiè jí sùsù chóu chú yū pánshān zhù fù 一、整体感知 suǒxiè sāng tuí 2、看意思说出相应的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失业在家。 4.衰颓败落。 5.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6.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7.细小而繁多(的事)。 8·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狼藉 簌簌 赋闲 颓唐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琐屑 蹒跚 (1)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背影 我的父亲 父爱 3、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2)概括一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什么事?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家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开门见山——点出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结尾思念——再现背影 文章线索——背影(明线) 小结 (3)、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背影,分别是哪四次(从课文中把找出来他们)? 二、精读 1、文中父亲的背影,哪次描写的最详细?在这里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父亲的背影的?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第二次,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描写的最详细。 穿着方面: 照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也与父亲为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 ;动作方面: 选用了“探”、“攀”、“缩”、“倾”等动词和“蹒跚”、“慢慢”、“努力”等形容词,抓住了父亲年事已高、行动诸多不便等特征,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突出了父亲深挚的爱子之情。 我看见他戴着 小帽,穿着 大马褂, 布棉袍,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过铁道 ,要 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 着上 面 ,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黑布 黑布 深青 蹒跚 探 穿 爬 攀 缩 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