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基础(普通)心理学知识.ppt

发布:2019-01-20约1.27万字共19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节律: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二)梦 梦发生在快速眼动期。 梦的特点: 梦境的不连续性 不协调性 认知的不确定性 梦剥夺的后果 Freud把分析梦作为了解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手段。? 89.梦的特点包括(??? ?)。 A.不连续性????B.不协调性???? C.不一致性???D.认知的不确定性 ABD 第二单元 注意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 指向性:指由于能力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只是伴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离开了心理过程,注意也就不存在了。 二、注意的种类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 需要意志努力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目的, 但不需要意志努力 开始需要意志努力,是有意注意,后来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称为无意注意。 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7±2 注意的稳定性: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注意的起伏或动摇:周期性增强或减弱 注意分散:注意离开了当前的任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 注意的转移 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注意分配的条件:自动化、多个感觉通道。 多选题 112、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 (A)必须其中有非常熟练的 (B)必须都是非常熟练的 (C)不能有内在的联系 (D)必须有内在的联系 答案:AD 29.注意是一种(????)。 A.心理状态????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D.认知过程 A 27、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 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吸引过去的现象,称为( ) (A)注意转移 (B)分心 (C)注意分配 (D)注意集中 B 单选题 31、梦出现在( )。 (A)快速眼动期 (B)深度睡眠阶段 (C)睡眠锭阶段 (D)△ 波阶段 答案:A * 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 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 (一)定义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 (二)需要的种类 自然需要(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二、动机 (一)定义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内驱力、诱因和情绪也都可以激发活动的动机。 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 诱因是动机的外部条件。 需要 动机 内驱力 诱因 情绪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是复杂的: 不同行为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 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例3】关于错觉,正确的说法包括( ) (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B)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 (C)只要知道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是可以消除的 (D)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ABD 第四节 记忆 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情绪记忆 语义记忆 动作记忆 三、记忆过程 识记 → 保持 → 回忆(再认) ?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的现象。 遗忘(保持)曲线: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提出;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 第二单元 表象 一、表象的定义 1、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2、指在表象过程中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直观形象性 片段不稳定性 可操作性 概括性 表象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 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根据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来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保持 时间 保持 形式 容量 能否 被意识 瞬时记忆 4秒 感觉后象 9~20bit 不能 短时记忆 1分钟 听觉编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