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第2节 电功率 大单元教学设计 .docx
【大单元教学】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2节电功率
课题
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学生主要学习了电学知识,而电功率作为电学知识的顶峰是学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不成熟,尤其在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总是出现混淆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用实际电压和额定功率放在一起进行求解混淆的现象,所以让学生理解并分清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和联系更成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转变学生对额定功率的抽象理解到形象认识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等有关知识,对做功快慢、电流做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又在上一章做过用伏安法测小电灯电阻的实验,电路连接完相同,这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基础。
3.学习目标确定
1.能说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能利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能结合实际,说出用电器铭牌上额定电压、额定功率表示的含义,并能区别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3.能说出“千瓦时”的来历,知道“千瓦时”与“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4.会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
4.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
1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学会使用电功率公式进行
识
简单的计算。
3
认识电能表并能读取电能表的示数。
学科能力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观察、实验和归纳能力。
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功率问题。
科学态度
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节能减排的意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
得分标准
成员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
5分:小组完成任务并解答正确。
3分:小组任务,但解答部分正
示能力
确,部分错误。
1分:小组完成任务,但解答全部不正确。
总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创设情境
展示电能表,提问:铭牌上24w和500w是什么意思?
观察电能表,新的发现:在使用一只灯泡时,电能表铝盘转动得慢,而在使用电吹风时,电能表铝盘转动得快。
思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说明了什么呢?
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电功率
今天来学习电功率的相关知识。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讨论得出: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电流做功的快慢)不一样。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观看实验现象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任务二:电功率
演示活动:将白炽灯、电吹风分别接入含有电能表的相同电路中,观察电能表的铝盘转动情况(或指示灯的闪烁情况),记录电能表铝盘在1分钟内转动的圈数。
分析:铝盘转过的圈数反映了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反映的是消耗电能的快慢。
显然,消耗电能的快慢与消耗电能的多少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电能表铝盘在1分钟内转动的圈数:连接不同的用电器,在相同时间内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在使用电吹风机时,1分钟内转动的圈数
多。
学生根据分析得出实
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通过类比学习,知道电功率的意义和单位;培养物理观念。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据此,你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请你对比速度的定义,交流讨论电功率的概念。
(1)定义:用电器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秒(1s)内所消耗的电能,符号P表示。
(2)公式:若干在“t”这么长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W”,那么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P”就是
(3)符号及意义:
W——消耗的电能——焦耳(J)t——所用的时间——秒(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4)电功率的推导公式:
由P=W/tW=UItI=U/R得P=UIP=I2R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92小资料,展示一些用电器的电功率。
验结论:电流做功不仅有多少的问题,还有快慢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电功率的概念: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功
率的定义、公式、符号及意义,推导出计算公式。
学生阅读教材P92小
资料,了解一些用电器的电功率。
根据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