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经济危 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09经济一班 郭建梅 200901402149
摘 要: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开始考察资本主义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现象。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在此循环中,有规律地相继经过各种不同的阶段——沉寂,然后是好转,信心渐增,活跃,繁荣,狂热发展,贸易过度扩张,崩溃,压缩,停滞,衰竭,最后,又是沉寂当前的经济危机虽然呈现出与以往危机不同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只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形势下的表现形式的差异,从根本上说,经济危机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判断和精辟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仍然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实际上,危机不仅有实际物质产品的过剩问题,同时还有虚拟金融产品的过剩即金融衍生品泛滥的问题。金融产品的过剩又造成了新的虚假需求,这就使生产过剩危机更加严重了。433
⑥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
⑦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1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