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通关秘籍之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资料
九年级上册的中国史:1900—1949(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九年级上册的世界史:1900—1945(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影响20世纪初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
①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主要为德、美、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成为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②欧洲列强展开军备竞赛(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竞赛,德国成为第二海军强国);
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主要矛盾为英德矛盾,注:战争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争夺焦点:巴尔干半岛(“火药桶”);其他爆发因素:抢占殖民地、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竞争。
②一战全面爆发的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卷入大战。线
战场与战线:欧洲为主战场;形成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西线和东线是大战主战场。
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一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一战转折点、凡尔登绞肉机)。
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双方无力再战;各国反战浪潮;协约国实力增强,美国、中国、巴西等国对德宣战;同盟国瓦解。
1918.11.11,一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③★一战性质: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一战特点:武器新、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损失惨重;★一战影响: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改变了国际格局,催生了新世界,引发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客观上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缔和会议):①时间:1919年;②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③参会国:美、英、法、意、日五国主导会议,美英法为“三巨头”,德、奥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④焦点(如何处理德国):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削弱乃至肢解德国,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使法、德两国相互牵制;美国利用德国制衡、削弱英法,欲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⑤成果(《凡尔赛和约》):(和约实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和约影响)条约对战败国极为苛刻,必然会加深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山东问题)和约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⑥巴黎和会实质:一次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凡尔赛体系: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条约构成的战后欧洲国际关系新体系,暂时确立了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影响:见P10末段)
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1.20世纪初,列强政治上控制清政府(《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经济上加紧掠夺中国(铁路是列强在华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
2.辛亥革命的前期准备
①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代表:张謇);②思想基础:革命思想的传播(代表:邹容《革命军》);
③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涌现(代表: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创建兴中会、中国同盟会,见下页);
④理论基础: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制定(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进一步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核心为民权主义)。
3.晚清最后十年的政治图景:同盟会频频发动武装起义,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清政府实行“新政”与立宪,由于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导致改革失败。
★革命团体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创建者 组织性质 口号/宗旨 兴中会 1894 美国夏威夷檀香山 孙中山 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口号:振兴中华 中国同盟会 1905 日本东京 孙中山 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武昌起义(1911) 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
革命发展:武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
★中华民国的创建(1912) 注:民国纪年+1911=公元纪年
1911年12月底,孙中山在南京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