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语新说〉两则》重难点突破.pdf
《〈世语新说〉两则》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语句】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
好比方吗?
〖解析〗此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评价诗句的爱好,做学
习的主子,所以评价质量的好坏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能说出
自己的理解,假如同学间出现争议则更好。鉴于此,本题的
答案便是开放的。
〖参考答案〗
⑴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
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
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需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
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喻好。
⑵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
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
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
就好在有意象。
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另外
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夏树作
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2、元方是个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小孩?他的“入门不顾”是
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
〖解析〗此题第一句较客观,意在检测学生抓文章关键语
句的实力。而其次问则是一道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因此,答
案可以是开放的,可以确定,可以否定。
〖参考答案〗
⑴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怪,可见他懂
礼识义。对粗俗的客“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
格。
⑵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
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德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当
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可以理解为元方的确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
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
呢?
【重点难点讲解】
《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
与今日有什么不同?
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
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
中任择一两个。其次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
一代人。今日的“儿女”专指子女。古代也有“儿女”指子
女的。如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
《陈太丘与友期》对话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沟通性质,
做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经
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
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
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咏雪》一文写的是咏雪。其实这是主讲人出题考众人。于
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可能答案不少,但只录下两
个:一个是“撒盐空中”;另一个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
起”。主讲人并未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作者也没表
态,却在文后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示意赞许谢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通过年方七岁的陈元方与客人的对话,
表现了古代少年守信重礼、明晓事理的品质,同时也指责了
友人“无信”、“无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