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方案.pdf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方案--第1页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点评方案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属于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
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
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肠杆菌科细菌具很强抗菌活性。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
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
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
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为遏制细菌
对该类药物耐药率的上升,2017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
知》(国卫办医发[2017]10号),强调加强重点环节管理,要强
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
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经具有相应处方权限的医师开具处
方,并经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
后,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确需越处方权限使用
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门诊不得
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要求对碳青霉烯
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先行实施专档管
理。各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时,要按照
要求及时填报有关信息。2018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方案--第1页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方案--第2页
研究制定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碳青霉
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等三个技术文件,为持续提高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
应用水平,科学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工作,提供了依据。
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5个品种:亚胺培
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和厄他培南。厄他培南抗菌
谱相对较窄,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作用差;其
他4个品种的药效学特性相仿。
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家建议
(一)严格掌握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原则(2015年版)》明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
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
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
查明的严重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经验治疗。对照这3个适应证,
临床合理应用的重点有:
1.“重症感染”是指因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脏
器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的患者。而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要认
真鉴别是否存在感染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
碳青霉烯类药物。
2.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症患者才有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
指征。应当提倡耐药菌感染抗菌治疗的多样化,对于一些轻中度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方案--第2页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实施方案--第3页
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宜选择其他类别的抗菌药物,如产ESBL细
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他类别抗菌药物。
3.有用药适应证的患者应当强调病原学诊断,及时降阶梯治疗。
在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前,必须送检标本做病原学检查,明
确病原及药敏结果时,应当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合理采用降阶梯
治疗。
4.按病原菌类别及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选择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