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做好自我有服务,如3—4岁让孩子逐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鞋袜、入厕、饭前便后洗手、收拾玩具等。到5—6岁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物,如袜子等。放手让孩子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千万不要嫌孩子这干得不好,那干得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插手。否则不得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机会,更是无异在向孩子暗示: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而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孩子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
(二)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
孩子虽小,但也应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妈妈擦擦桌子、摆摆碗筷、摘菜、洗菜、甚至洗碗等等。不要把孩子当作温室里的花朵,更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搞破烂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潜能。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婴幼儿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常常“不自量力”,但这种“我自己来”的愿望却体现出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只要家长认为他行,相信他行,孩子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并主动去动手动脑,勇于探索、尝试、从而获得较快的发展。因此基于信任孩子这一点,家长应常说“你能行”这句话,并尽量满足孩子“我自己来”的需求。我经常让自己的孩子下楼倒垃圾,到小区门口便利店里买东西,当孩子完成你吩咐给他的任务时,脸上喜悦和成功的表情,就象打了一场胜仗。因为孩子他渴望独立表现自己,模仿成人做一些事情,满足他的要求,信心就是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中慢慢建立的。逐步培养了孩子思维活跃、胆大、有主见、活泼开朗。
三、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出倒海、势不可当的。”放大孩子的“闪光点”,就要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对孩子的出色表现及时予以表扬,让他感到也是拥有优点和大有希望的。好孩子就是这样激励出来的。周弘常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却应该眼含热泪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一位学者说过: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把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并将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这种调动和调整如果不断发挥,他将巩固人的一种本性,从而终身受益。许多成功者身上,都有这种自信的力量。他们在自信力的推动下,总是向自己不断提出更高要求,直至取得成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