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诊断学大纲.pdf

发布:2024-12-15约3.5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诊断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

()

一绪论

1.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

写。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

常达变3.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

病与辨证相结合。

4.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

二望诊

1.望诊的概念和原理。

2.望神:得神、失神、假神及神乱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3.望色:常色和病色的概念;面部的脏腑分属部位;五色

的主病;望色十法的内容。

4.望形体:强、弱、胖、瘦及常见畸形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5.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6.望头面五官:头面与发、目、鼻、耳、口与唇、齿龈及

咽喉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7.望躯体:颈项、胸胁、腹、背部、腰部及四肢的常见异

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8.望二阴:前阴、后阴的常见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白痞、痈、疽、疔、

疖等的表现与临床意义。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等色、质、量变

化的内容与临床意义。

11.望小儿食指络脉:望食指络脉的方法及常见食指络脉变

化的临床意义。

12.望舌:舌诊的原理;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舌诊的内

容;正常舌象的特征及其生理变异;望舌体舌神、舌

色、舌形、舌态及舌下络脉)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望舌

()

苔苔质、苔色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舌象分析要点

及舌诊的临床意义;危重舌象诊法。

()1

三闻诊.听声音:语声、语言、呼吸、咳嗽、呕吐、

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声音的改变及其临

床意义。2.嗅气味:病体与病室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

四问诊

1.问诊的一般内容: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

史、问既往病史、问起病及现在症状。

2.问现在症状

(1)问寒热:寒、热的基本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表现类型及临床意义。

(2)问汗表证辨汗:无汗与有汗的产生机制及其临床意

义。里证辨

汗:自汗、盗汗、大汗、战汗、黄汗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局部辨汗: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的表现及其临床

(3)问疼痛

问疼痛的性质:胀痛、刺痛、走窜痛、固定痛、冷痛、灼

痛、绞痛、隐痛#8217;、重痛、痠痛、掣痛、空痛的

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问疼痛的部位: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背痛、

腰痛、四肢痛、周身疼痛的类型及其表现。

(4)问头身胸腹不适: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

腹胀、身重、麻木、乏力等症状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5)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痛、目眩、目昏、雀盲的表现及

其临床意义。

(6)问睡眠:失眠的概念及常见原因;嗜睡的概念及常见原

因。

(7)问饮食口味口渴与饮水:口不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

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

多食易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口味:口淡、口苦、口甜、口酸、口咸、口涩、口黏腻的临

床意义。

(8)问二便大便:大便便次、便质、排便感异常的表现及其

临床意义。小便:小便尿量、尿次及排尿感异常的表现及

其临床意义。

(9)问妇女月经:月经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带下:带

下异常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五)切诊

1.脉诊的原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2.正常脉象:正常脉象的特点;胃、神、根的含义及其脉

象表现特征;脉象的生理变异。

3.二十八脉的脉象特征及其主病。

4.相似脉的鉴别;常见相兼脉的主病;真脏脉的概念、特

征和临床意义。

5.诊妇人脉与小儿脉;脉症的顺逆与从舍;脉诊的临床意

义。

6.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内容及其

临床意义。

(六)八纲辨证

1.阴阳

(1)阴证和阳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2)阴虚证和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