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村初中名着阅读特色教育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doc

发布:2016-10-10约1.4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特色教育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基础教育,如果仅靠一支笔、一本书、一叠作业薄,只偏重课本上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而经典名著,穿越时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会让青少年终生受益。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初中生“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然而,不容否认的是,目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要么浮光掠影——为获取信息,进行短、平、快速读;要么急功近利——为应付考试,只选读零散语段;要么浅尝辄止——为消遣,只关注情节,忽视历史的厚重和人文品性……面对厚厚的“大部头”,他们有将阅读进行到底的。1、总目标 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注重硬、软件建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核心,深化书香校园建设内涵,凸显读书活动的“重点”——诵读经典名著,弘扬传统文化。探索构建以课堂为主体,课外校外为两翼的名著阅读教育体系,开发名著导读校本教材一套,逐步打造经典文化特色教育品牌 。 2、具体目标: ①让阅读优秀课外读物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 ②抵制不良杂志和青春文学对中学生的精神侵害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③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和创造能力。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阅读推荐名著3本以上,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每年撰写读名著征文4篇以上。 ④建设一支经验丰富的名著阅读指导教师队伍,研讨开发出一套“名著导读课”优秀课例,便于推广运用。 三、研究内容 阅读是传承思想的形式之一,其意义在于积沉文化,通今博古,通思益智,增长才干。本课题为了达到以上研究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营造名著阅读氛围 在校园,我们阅读在外围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在班级,我们“图书角”、开辟“阅读园地”等班级阅读特色的创设。如:亲子共读、师生同读、阅读手抄报、阅读摘抄本、读书笔记、日记等,把自己班级的阅读特色,做精做细,落到实处,确实让学生在其中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如 四、课题界定 课题中的“名著阅读”应指流传至今的优秀世界名著、名家作品集等,体裁包括小说、童话、寓言、戏剧、散文、诗歌等,这些经典之作出自大师之手,折射着大师们心灵的璀璨光辉,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待形成的初中生而言,必定是开卷有益的。学校“名著阅读特色教育体系的构建”就是通过创设名著阅读的浓郁氛围,搭建“名著节”等活动平台,引导广大师生亲近大师,走进经典,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使校园沐浴书香,崇尚文明,从而逐步形成学校以文化治校的办学特色。另外,课题中的“农村初中”四字明确指出了实施本课题的主体是一所乡镇初中,并已在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初中”,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对农村中学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如果研究顺利,将充分发挥示范初中的辐射作用,意义深远。 五、研究对象 王店镇中学2007级全体学生。 六、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问卷调查、活动观察等)。 七、研究的程序 本课题设计研究时间为两年(2008、3—2010、9),具体研究步骤、时间、策略如下: 1、准备阶段(2008、4—2008、6) 学习相关理论,统一认识,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 研究制定特色实施方案完成阅读特色创建的准备工作;有可能地组织参观、学习,并认真反思和总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