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青霉素生产工艺毕业论文精编.pdf

发布:2018-03-25约7.4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 物 课 程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 系 部 专 业 班 级 153016 班 姓 名 号 目 录 摘要3 前言3 青霉素概述4 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4 发酵过程控制5 青霉素的提炼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参考文献10 青霉素生产工艺 摘要: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在目前的制药工业中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 ,生产规模非常大。 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 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增强了 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研究和优化其生产工艺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霉素;生产工艺 前言 抗生素在 目前的制药工业中仍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下游半合 成抗生素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上游的工业发酵。一些抗生素的工业生产 规模非常大,如 β- 内酰胺类的青霉素、头孢菌素 C,大环 内酯类的红 霉素、利福霉素,氨基环醇类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其它的一些抗生素, 如林可霉素、四环素、金霉素、万古霉素等,单个发酵罐容积越来越大, 100 m3 的发酵罐被普遍采用, 200 m3 甚至更大容积的发酵罐经常可见报 道。 抗生素的工业生产包括发酵和提取两部分。工艺流程大致如下:菌种 的保藏、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提取和精制。种子和发酵培养基的 常用碳源有:葡萄糖、淀粉、蔗糖、油脂、有机酸等,主要为菌体生长代 谢提供能源,为合成菌体细胞和 目的产物提供碳元素。有机氮源多用玉米 浆、黄豆饼粉、麸质粉、蛋 白胨、酵母粉、鱼粉等,硫酸铵、尿素、氨水、 硝酸钠、硝酸铵则是常用的无机氮源。另外,培养基中还得添加无机盐、 微量元素以及消沫剂,部分抗生素还得加入特殊前体,如青霉素的前体是 苯乙酸,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的前体是丙酸盐。发酵过程普遍补加一种碳源、 氮源物质,如葡萄糖和硫酸铵。 pH 值通过流加氨水进行调节,很多抗生 素在发酵中后期流加前体,对提高产量非常有益。抗生素发酵绝大多数为 好氧培养,必须连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全过程大功率搅拌。发酵液的预 处理,一般加絮凝剂沉淀蛋 白,过滤去除菌丝体,发酵滤液的提取常用溶 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树脂法、沉淀法、吸附法等提纯浓缩,然后结晶干燥 得纯品。 现在来介绍一下青霉素的生产工艺。 青霉素概述 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 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 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 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 素的总称。但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 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最初青霉素的生产菌是音符型青 霉菌,生产能力只有几 十个单位,不能满足工业需要。随后找到了适合 于深层培养的橄榄型青霉菌,即产黄青霉 ( P. chrosogenum ),生产能 力为 100U/ml。经过 X、紫外线诱变,生产能力达到 1000-1500U/ml。 随后经过诱变,得到不产生色素的变种, 目前生产能力可达 66000-70000U/ml。青霉素是抗生素工业的首要产品。 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过程 青霉素生产流程 : 发酵工艺过程 (1)生产孢子的制备 将砂土保藏的孢子用甘油、葡萄糖、蛋 白胨组成的培养基进行斜面培 养,经传代活化。最适生长温度在 25~26 ℃,培养 6~8 天,得单菌落, 再传斜面,培养 7 天,得斜面孢子。 移植到优质小米或大米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7 天,25℃,制得小米孢子。 每批孢子必需进行严格摇瓶试验,测定效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