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后三三章知识结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复习提纲
1、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
、
数量特征
以及各自的功能
年龄组成
空间特征: 、 、 。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 、(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运动能力强的动物)注意事项和有关计算。
3:种群: 内 生物 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 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 生物与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 J”型增长曲线
条件: 。
②“ S”型增长曲线
条件: 。
(把曲线图纵坐标改成种群增长率,图形又会变成怎样?右图阴影部分的含义、成因)
5、K值( ): 概念:
。K值时的增长率,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
1/2 K值的含义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区别种群密度)
、(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
、(如图乙)
7、种间关系 ( )、 (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植物与 有关
( ) 动物与 有关
8、群落的空间结构:
( ) 水平方向上 .
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 被另一个 代替的过程
类型: 、 。
初生演替:a、概念:是指在一个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 被 发生的演替。
b、实例: 、 、 、 进行的演替。
C、裸岩上的演替顺序:
:a、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 ,甚至还保留了 、
发生的演替。
b、实例: 、 、 。
c、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
10,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11、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调查方法: 、 。
(2)统计方法: 、 。
(3)探究步骤: 。
1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实验原理、步骤、计数方法、计数应该注意的事项、是否设计对照、怎样记录结果,记录表的设计?(自己整理)
13、种间关系比较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营养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14、数学模型的两种表示法和研究方法(步骤)见绿本学案。
15、列表比较J和S型曲线的异同()
? J型曲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