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发布:2016-12-09约6.87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良好的软件工程素质、较强的软件工程实践能力、项目规范管理能力、交流组织协调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能适应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基础上,能够熟练使用通用的软件开发工具,熟悉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软件项目管理方法以及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实践的能力和初步经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和较好的工程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软件开发、工程服务、项目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其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为: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掌握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具有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具和新设备进行研究、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掌握主流的系统软件和应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具有对工程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判断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创新意识和工程创新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软件项目管理与工程管理的能力。 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熟悉有关软件开发与应用方面的法规、标准与政策,并且能够在项目协作和开发过程中自觉严格遵循。 面对社会和环境的各种变迁具有较强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软件工程导论、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JAVA程序设计。 五、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本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类别 学分分配 学分 占总学分的比例 其中理论教学环节 其中实践教学环节 学分数 占总学 分比例 学分数 占总学 分比例 通识类平台课 58.5 35.56% 57.5 34.95% 1 0.61% 学科平台课 24 14.59% 21 12.77% 3 1.82% 专业核心课 18 10.94% 13.5 8.21% 4.5 2.74%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30 18.24% 14 8.51% 16 9.73% 公共选修课 8 4.86% 8 4.86% 0 0.00% 独立设置实践课程 26 15.81% 0 0.00% 26 15.81% 培养计划所列课程总学分 164.5 100.00% 114 69.30% 50.5 30.70% 课外学分要求 9           自主化个性学分 7           毕业学分要求 180.5           注:表中“占总学分比例”是指该类型(环节)课程的学分占“培养计划所列课程总学分”的比例。 七、毕业规定 参照《三江学院学分制实施细则》,修满本专业最低计划总学分要求180.5学分(含自主化个性学分), 即可毕业。 八、培养计划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一)必修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内学分 课内总学时 讲课学时 上机学时 实验学时 课外学分 教学进度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公共平台课程 1PL0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2 32     1 2               1PL0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32         2             1PL0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8 48     3     3           1PL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48             3         1PL005 形势与政策           2                 1CE001 大学英语 16 256 256       4 4 4 4         1MA001 高等数学—Ⅰ 5 80 80       5               1MA002 高等数学—Ⅱ 5 80 80         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