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pdf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软件工程专业属于计算机专业大类,专业教育兼具科学教育与工
程教育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开放、包容、求实、
创新”的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
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立足新乡、面向河南、对接全国,培养能够适应
地方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科技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具备扎实
数理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备计
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软件需求分析、框架设计、源码开
发、测试、部署、运行维护等软件生命周期内关键工作技术,能有效
表达,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具备自我学习拓展提
高的能力,在软件架构设计、软件项目管理、智能算法应用创新等方
面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目标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
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具备强健的身体
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有意愿并
有能力服务社会;
目标2:能有效运用数理基础知识和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方法和
技术,在软件工程领域从事技术研究、产品研发、测试运维等工作,
能够跟踪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能将专业知识与特定行业
结合,具备创新能力;
目标3: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复杂软件
项目中作为核心成员或领导团队完成任务: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
渠道更新知识,能够跟踪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前沿技术,具有通过
终身学习适应职业发展要求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一)招生模式
本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一并实施按大
类招生,属计算机大类,第1学年按照大类进行培养,于入学后第2
学期5月份进行专业选择,第3学期开始进入专业学习。
分流进入软件工程专业条件:学生在第2学期5月份自愿选择,
根据志愿先、择录取原则进行分流,具体参照《计算机大类招生
专业分流实施办法》。
(二)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用3+1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工
程化训练,前3年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辅以上机实践和实验、课程
设计等,并在考核中注重过程化和项目化方式,第4年通过专业实习
(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以强化学生专业实践的系统性和完
整性。
三()学分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63.5学分;同时修满实践育人4学分。
在培养体系中,知识结构课程应修满57.5学分,能力结构课程应修
满65学分,素质结构课程应修满41学分;在课程及实践体系中,通
识课程54学分,专业课程85.5学分,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24学分。
(四)毕业生规格
1.“合格”毕业生要求
修满163.5学分,其中思想政治类课程16学分,体育应修4学
分,且体育测试达标,同时实践育人成绩合格。
2.“秀”毕业生要求
在合格毕业生的基础上,再修2学分。总评成绩前1596,同时符
合《新乡学院学生奖励办法(秀毕.业生评选条件)》的相关条件。
3.“卓越”毕业生要求
在秀毕业生的基础上,再修2学分。总评成绩前15%,同时符
合《新乡学院卓越毕业生遴选办法》的相关条件。
四、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共10门,分别为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
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